校务处的头像
主日学的家长事工—山东刘姊妹
校务处 发表于 2016年09月14日 星期三 16:03
 

引言

  主日学老师常常有这样的一个观点,就是以为自己只要认真的准备课程,就能带给孩子生命的改变,主日学老师看重自己的职分,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忠心事主的老师却常常看不到孩子生命的长进,问题出在哪里?带着这样的思考,我把主日学的教学作出细心检讨,发现主日学的教导工作需要家长的配合。只有建立主日学的家长事工,才能使我们的基督教宗教教育达到目标。在研究和借鉴教育专家的经验和着作后,结合了一些服侍经验,为主日学的家长事工作出一点分析。

1.家长事工的重要性

家长对子女的成长影响颇深,并具导向作用。因为,家长的言行举止都一一映入孩子的眼里,其思想、信仰、情感、习惯等,都通过各种外在表现熏陶感染着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为教会教育奠定基础,并且一直在影响孩子信仰及品格的发展。因此,教会学校要重视家长的工作,主日学老师要做好家长的工作,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帮助家长坚定信仰,激发家长对孩子进行信仰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定建立孩子良好信仰根基和属灵生命的教育目标。让家长了解基督教教育,参与基督教教育。使教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将孩子在基督里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

2. 从圣经看家长的教养责任 2.1 律法的教导1 (申命记6:4-9,11:18-21)

  教导儿女学习律法是家长的主要责任。犹太人的男童从四岁起就学习“妥拉”(Torah),从十三岁就必须负起一切宗教责任。平时在家也要学习并参加各种宗教礼仪。申命记6:4-9的经文被称为“示马”(Shema),意即“你要听”,被视为教义纲领。这是上帝向每一个家长的严肃的吩咐,不仅强调家长把圣经教导给儿女的重要性,自身也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它的内容显示,在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和层面都是进行宗教教育的机会。

2.2 智者的教导

  在箴言中特别强调儿女对父母要顺服,例如:“我儿,要谨守你父亲的诫命,不可离弃你母亲的法则”(箴6:22),更多次提及父母的“管教”。管教表达的是整个孩子教育的过程。其中包括道路的指引(箴22:6),对悖逆之子适当的运用管教的仗,可免儿女误入歧途(箴22:15;23:13-14),可以期待的管教果效(箴29:15;19:19)。经上(箴19:29)指明“管教的杖”可以施在恰当的地方。同时提醒父母要施展有效的管教,首先要胜过自己的怒气和坏脾气(箴14:29)。拉赫贝利提醒说:“智慧的父母可以箴言为管教孩子的灵感及指南。”2 林丽珍老师在她编的《儿童宗教教育讲义》中指出:“为儿童提供宗教育的教导充满了圣经。”她总结说:“整本圣经都教导我们要看重儿童的宗教教育,并且教导我们要言教身教,将信仰实践在生活中,以生命影响生命,让儿童自小得着良好的培育,长大后成为爱主、事主的人” 3 。 我愿意每位家长在教养孩子时能遵循圣经的准则,提摩太正是一个美好例子。那“无伪的信心”先是在罗以心里,然后传给友妮基,又传给提摩太。这样的信心传承正是基督教教育的典范和目标。

3.家长事工的困难 3.1 教会方面

 教会在开展家长事工过程中没有实际的经验,对事工的发展没有远见,虽然发现家长对学生的影响很重要,但是对如何开展家长工作的概念含糊不清。有的家长工作缺乏明确目标,针对性不强,随意性大。有的家长工作流于形式,实效性差。有的家长工作方法单一,无法引起家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这些限制通过不断的思考、评估和调整会趋向成熟,自然逐渐增强教会对家长工作的专业化能力。4

3.2 家长方面

  家长方面的原因很多。有些基督徒父母受一种想法所蒙蔽,即他们以为孩子可以通过教会或基督学校接受有关圣经的教导,这样父母便可以从教育儿女的事务中脱身。5 父母应意识到没有任何人或组织、机构可代替自己对子女的教育,父母的责任无可推诿。

  还有许多父母乐于接受反圣经的观念。这种观念认为,未成年的孩子也有自己的权利,责打是残酷和不合情理的。6 我非常赞同詹姆士‧杜布森在他的着作《如何培养有个性的孩子》中,评论这论点的代表《好父母培训课程(P.E.T)》,他肯定P.E.T在教导父母倾听孩子的技巧上的贡献,同时对于反对一切形式的父母权威的观点表示担心。杜布森指出:“通过学习服从父母充满爱心的领导,他们就学到了如何服从日后生活中会遇到的另一些权威形式……”7

  常见到家长的错误想法,造成孩子不愿意来主日学。家长认为读书比上主日学更重要,忽略了道德和灵性上的成长。很多的家长不鼓励孩子去主日学,甚至拦阻孩子去主日学。8 由此看到家长自己弱小的生命状态,和属世的价值取向对孩子信仰教育的毁灭性影响,这样的家长,有时会敷衍甚至刻意逃避从教会来的教导和激励。

4. 建立家长事工的必备元素 4.1认识学生的家庭

  在带领新班级或班级中增加新同学时,老师一定要先认识学生及其家庭的情况,以便帮助我们的教学工作和家长工作的开展。认识的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4.1.1认识家庭状况:

  居住环境、成员构成、家长职业、家庭成员的感情状况,家人的相处模式等。这些基本情况,可以通过在主日学设立学生档案,请家长填写明细表格而得。

4.1.2认识家长:

  家长是否注重信仰教育?是否注重全人发展?是否注重道德培育等。这个需要通过和孩子并家长聊天来得到更直接、详尽的资讯。但需要注意,聊天时不要以审案的姿态,而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尽量掌握我们所需要的讯息。

4.1.3认识家庭信仰:

  家庭成员是否信主,在教会中是否担任服侍,属灵的身量、性情如何,有无不良嗜好等。这是一种更深入的认识,需要服事者与家庭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获得真实的信息。

4.2保持沟通

  通过与家长交换信息,沟通感情来实现学校和家长的良好合作。老师向家长智慧地介绍主日学情况和孩子表现,彼此沟通,找出问题,达到协同教育的目的。有时需要老师耐心听取家长意见,采纳他们合理的建议并作必要时的更正。教会要与家庭的教导一致,不互相矛盾,否则儿童会无所适从。因此,孩子在主日学学习了什么,要提醒家长在家里跟孩子温习,并要帮助孩子在家里实践所学习的真理。例如这礼拜孩子学习了彼此相爱的真理,父母就要在家里帮助孩子爱别人,自己也要以身作则。

4.3家长教育

  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的水平反映了社会整体的教育水平,也决定了学生的发展水平。但现实是多数家长的教育能力与他们所肩负的教育责任并不相符。若要家长成为一股教育力量,就要教育家长。

4.3.1家长的福音及牧养工作

  既然知道家长的信仰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信仰产生,要让孩子的信仰能更加坚固,家长的信仰也必须是我们所关注的。一般情况,主日学单独对家长进行信仰教育并不容易,如果由教会的其他事工,如查经班、门徒训练、事奉班等配合进行是再好不过了。老师可以推荐家长参与教会的训练事工,去提升自己的圣经知识和属灵生命。对于没有信主的家长,我们可以鼓励孩子,透过自己行为的改变来吸引家长。也可以在适当的时机邀请家长到教会,让他感受上帝的爱和肢体的爱,伺机邀请他接待耶稣。

4.3.2强化基督教教育理念

  福格特提醒说:“如今,当父母并不容易,会常常面临挑战而感到为难。在孩子教育方面,存在着如此之多互相矛盾的理论,甚至号称“专家”的见解也彼此不一。在怎样养育孩子方面,各人都有着自己的观点。”9 因此,教会应给与足够的指导,就是把合乎圣经的基督教教育观传递给父母,帮助父母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例如什么叫基督化家庭?父母应如何教导子女亲近神?教会给儿童的属灵教导是什么等等。

4.4设计活动 4.4.1家长会

  父母和教师可藉家长会交换教育的心得,并提出儿童特别的需要或问题,作进一步跟进和辅导,是主日学老师与家长交流的方式。它可以帮助老师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信息,还可以促进家长之间的交流,互相借鉴家庭教育经验或吸取教训。

4.4.2 家访。

  家访是教会与学生个别家庭进行交流,是协调主日学与家庭教育的一种方式。它可以深入地掌握每个学生家庭教育的情况,比较有针对性。传道同工和主日学老师要定期探访儿童的家庭,这样可以帮助主日学的教导更适切学生和家庭的需要。

4.4.3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是由家长、孩子和老师三方一同参与、相互合作进行的活动。通常有比赛、通关等竞技类活动,也有律动、手工、表演等合作类活动。亲子活动寓教于乐,寓知识于游戏中的方式不仅可以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感情感,也可以改善老师与孩子的关系、增强老师与家长的了解与合作。

4.4.4 专题讲座

  专题讲座是就特别的主题而举办的讲座活动,通常以演讲的方式进行。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多的咨讯给家长。例如:传递基督化家庭生活的概念与原则、教导子女的方法、管教的原则等等。不仅如此,教会还应该根据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生理、心理及学生属灵成长要求,系统地向家长介绍教育子女的理论和方法。专题讲座是针对家长,强化基督教教育理念的有效方式。

4.4.5 帮助建立家庭崇拜。

  教会按时为父母提供一些基督化家庭的资料,如研经资料、圣经故事、儿童诗歌、家庭崇拜资料等。帮助他们建立基督化的家庭,鼓励全家人一起敬拜神,实践约书亚全家事奉神的决心﹕“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书24:15)。

结论

  基督教教育的目标与进程是否顺利达成,确实有赖教会与家庭通力合作,教会是基督化家庭支援者,而家庭也是教会教育的协助者,缺一不可。10 因此,当教会要推行儿童宗教教育时,一定要同时推动家长事工。这样,教会才能成功的推行儿童宗教教育,达成儿童宗教教育的目标。当然,不可忘记,无论我们做什么,成就事工的是神,不是我们。“不是倚靠势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耶和华的灵方能成事。”

参考书目

1. 林丽珍编。《基督教教育概论讲义》。香港:世界华文圣经学院,2000。

2. 林丽珍编。《儿童宗教教育讲义》。香港:世界华文圣经学院,2001。

3. Dawn编。《DRYF师资训练》。河南。

4. 拉赫贝莉。王淑瑛等译。《如何培育健全的下一代》。台北:中国主日学协会,1980。

5. 福格特。张澄道译。《圣经的孩子教育观》。改革宗经典出版社,2000。

6. 詹姆士‧杜布森。刘海译。《如何培养有个性的孩子》。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7.邓敏。《认识基督教教育》。台北:证主,1993。

注:

1 摘自林丽珍编:《基督教教育概论讲义》(香港:世界华文圣经学院,2000),页8。

2 拉赫贝莉着,王淑瑛等译:《如何培育健全的下一代》(中国主日学协会出版部,1980),页226-227。

3 林丽珍编:《儿童宗教教育讲义》(香港:世界华文圣经学院,2001),页7。

4 摘自Dawn编:《DRYF师资训练》,页143。

5 福格特着,张澄道译:《圣经的孩子教育观》(改革宗经典出版社,2000),页45。

6 《圣经的孩子教育观》,页88。

7 詹姆士‧杜布森,刘海译:《如何培养有个性的孩子》(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页170-172。

8 Dawn编:《DRYF师资训练》,页149。

9 福格特着,张澄道译:《圣经的孩子教育观》,页9。

10 林丽珍编:《儿童宗教教育讲义》,页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