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务处的头像
神学类:《讲坛千秋》─殷言老师
校务处 发表于 2017年06月26日 星期一 11:00
 

书名:《讲坛千秋》
作者:唐佑之
出版社:香港浸信会神学院
出版年份:2005

发出生命信息的讲员
拜读唐佑之博士的《讲坛千秋》,发现那不止是一本关于讲道的书籍,更是作者在讲坛上生命历练的痕迹。对讲者的生命要求和以圣经为讲道基础,是他很重视的。后现代讲求与文化接轨、非绝对化、适切性和图像化等,造成不少教会的讲坛舍本逐末,放弃阐释、宣讲圣经内容,以心理学、时事讨论、文化解读为主,甚至以数节经文穿插,就完成每周讲道。

笔者听过不少肢体的心声:“我们感到很饿,在讲台上已经许久没有喂养了。”所以当拜读这位大师的作品时,心里不但赞叹他的学养与生命,同时也为讲坛在时代中的变化感到无比唏嘘。

“真人秀”
《讲坛千秋》分为三大部份,包括讲道神学、讲道文学和讲道艺术。他将讲道与文学、艺术揉合,为讲道这门学问加添了文艺与典雅色彩。其实讲道既然要把内容细意预备并一一写下,听众来自不同背景、阶层、文化,讲章就必须经过一再评估、考虑、选材、设计,过程绝不逊于一篇文学作品。写成后还要配以适当的表达方式、语气甚至道具,这实在是一项极具意义的表演艺术。但对忠于神托付的讲员来说,这又岂是文学与艺术结合那么简单,那还是一项将生命放在台上让人参阅的“真人秀”(true man show)。

关于讲员的生命,唐博士以“讲道学养”论说宣讲人的生命涵养,其中涉及传道人的灵性、知识、品德与身分。笔者认同他的见解:传道人有完美的品德就会有美好的职事,否则就无法辅导别人寻求德性的健康(页91)。作者又提及台上与台下的微妙关系。讲道是否有效,在于会众与讲员之间的关系;会众信任,就接受讲员。笔者认为,这信任源于这些坐在台下的肢体看到讲坛上的人的生命是否令他们信服,这人是否愿意聆聴他们、关切并知道他们的需要。但当然我们并不是推崇个人或偶像崇拜。

信息与风格
唐博士花了不少篇幅讨论讲章内容。他认为讲道必须务实,内容则以耶稣基督为中心,所以主钉十字架就是讲章的主要信息(页24)。在讲章结构方面,作者很重视应用部份,认为那是一项邀请,由行动表明信心的行为(页169)。正如唐博士所言,讲道者自己需要确信圣经能够适切需要,而且没有一项圣经真理可以在讲坛被忽略的。既然有真理宣讲,自然有回应的义务。

作者认为每个讲员都有他个人的风格,例如说话、身体语言、衣饰型格……这风格不是模仿哪一位著名牧者、伟大讲员那么简单。风格是一种生活方式,传道者需要的是做回自己,将自己自然地呈现在会众眼前。这个自己并不是台上台下两面人,却是表里一致,而且需要经过生活大小考验,透过神话语的修剪雕琢,并圣灵的光照,将基督道成肉身的生命活出来。就像上文所说的,这个生命能够让会众信服、信任,也是讲道收效的其中一个窍门,这种操练更是一个能够从生命中发出信息的讲员一生的准备工作。

诚意向大家推介唐博士这本书,除了认识理论和技巧外,相信更为属灵生命添上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