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务处的头像
19,我还年幼!─教务长阮一心老师
校务处 发表于 2018年08月17日 星期五 09:30
 

良友电台66周年那年台庆的口号是“66,我还年青!”良友圣经学院是80后出生的,因为良院的前身农村圣经学院是1982年10月成立,所以今年是良友圣经学院35周年院庆。而我呢,今年是我加入良友电台的第19年,在前辈面前,我更可以说“19,我还年幼!”

奇妙带领

我从没有想过要当广播主持人,但神的带领很奇妙,我大学毕业后就来到良友电台事奉。没有人事的推荐和介绍,有的只是一颗愿意服侍中国的心,毛遂自荐来电台找工作。面试后写了一篇文章,卢文牧师就很“大胆”地聘请我这个没有经验的小姊妹,开始了我的“笔耕之旅”。

我在节目部事奉,从写稿开始,因为我的专业是经济学,所以第一个栏目是“经济小菜”,写一些几分钟的短文,简单介绍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之后跟李重恩大哥学习写15分钟的节目稿《日光之下》,透过新闻时事谈信仰。我副修新闻系,大学时当过学生杂志的总编,我喜欢写文字比开口广播更多,加上电台有很多普通话一流的播音员,我没想过要主持普通话节目。

后来有机会当节目监制,负责广东话节目《良友广场》,每周主持一晚,每晚都有不同的主持人。还记得我收到从香港的监狱寄来的听众来信,真是难能可贵。最有挑战性的,是我从资深播音员王爱华大姐的手中,接下当普通话节目《点一盏心灯》的监制。这是一个深夜的抒情节目,当年的主持人都是深受听众欢迎的播音员,包括林伟、林美玉、顾美华、周广亮等。到现在,我还听到听众提起这个令他们印象深刻的节目,陪他们度过了多少难忘的夜晚。我所做的很少,只是看了一些书,预备了一些稿,经过满有恩赐的播音员的发挥,就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神学培训

1997年香港回归后,我终于实践神对我的呼召,放下电台的工作,到神学院进修神学。3年后毕业再回到自己的教会承担牧养教会的工作,但是我还是对中国宣教的负担念念不忘。

2003年加入良友圣经学院事奉,一转眼又14年了。和很多不同的老师、历任监制合作,制定历届的课程,先后建立了几个网站和新平台,办了18次学习营,度过了25周年、30周年和35周年的院庆,跑了半个中国去探访学生,到两年前推出教牧之道培训事工,良院事工可谓与时并进、推陈出新。

在繁忙的行政和拓展工作中,几年前卢文牧师忽发奇想,邀请我与林诚牧师一起主持每周一次的《晨曦讲座》,我也不敢推辞。虽然“诚心二人组”的粉丝不多,但可以在《学员专区》里分享良院的最新消息和考题,访问学生和分享学生的见证,也是一件赏心乐事。

台长赵群牧师在201311月把教务长这重任交托给我,当时我也以“我还年幼、没有在广播授课经验”等理由推辞,但是台长还是定意要我学习承担这责任。我之前答应在2014年教授的进深文凭课程《圣经文学导论》,在超负荷的工作中、家人离世的哀伤中、社会的纷扰中一拖再拖,了无踪影。

记得在2013年年底,我写了一篇文章怀念刚去世的神学院同学陈文纪博士,我说:“人生无常、世事难料,如果我只有一两年的日子,写书可能也来不及,最重要的还是在良院多教几门课,特别是我们欠缺旧约的老师。明年良院要承担更多培训的工作,我有多少时间可以参与备课和教学,也是很难掌握,请大家为学院的事工和我的身体代祷。”

竭力还愿

感谢主的怜悯和大家的代祷,2015年8月完成了24课《圣经文学导论》。本来我打算要写12万字,但是感谢我的恩师—良院特约顾问吴加恩博士,愿意在百忙中仗义出手相助,帮助我在限期前完成录音。最后5课新约部份是邀请了吴老师与我一起讲课,令内容和节目形式都生色不少。

我喜欢以文学研经的方法来读圣经,圣经其实比任何小说或文学作品更有吸引力。如果我们觉得圣经枯燥乏味,是因为我们不明白圣经的体裁,也不懂得欣赏作者的表达手法。我希望透过《圣经文学导论》帮助同学学习仔细阅读圣经、了解并欣赏圣经的文学技巧;认识叙事文体的基本元素,学习文学研经方法;还有认识不同体裁经文的文学特色,让大家对整本圣经有更全面的认识。

薪火相传

在经验丰富的广播前辈面前,我可以说“19,我还年幼!”我还需要不断努力学习。这时候我想起耶和华派耶利米作列国的先知时,耶利米回应说:“主耶和华啊,我不知怎样说,因为我是年幼的。”耶和华却对耶利米说:“你不要说我是年幼的,因为我差遣你到谁那里去,你都要去;我吩咐你说什么话,你都要说。你不要惧怕他们,因为我与你同在,要拯救你。这是耶和华说的。”(耶1:6-8)

神的差遣、吩咐与同在,成为我们放胆宣讲的根据和动力。良院35周年院庆的口号是开拓、动员、传承,既然神拣选我这年幼的承担了良院的重任,相信主一定会为我们预备一代又一代的接班人,来承接福音的棒,栽培更多教会的传道同工。你愿意成为其中一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