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务处的头像
让石头说话:汕头寻宝记─教务长阮一心老师
校务处 发表于 2019年06月6日 星期四 21:48
 

没想到带妈妈去汕头庆祝母亲节会有意外的收获,就是寻到隐藏的珍宝,看到很多有历史价值的石头从今年清明节开始,我写了几篇〈让石头说话〉,从基督教坟场的墓碑分享宣教士在澳门和香港的足迹。感谢主透过本地姊妹的介绍,我有机会考察几间汕头教会,更看到宣教士的墓碑,真的是偶然遇见的惊喜。 

汕头第一宝

接待我的良院毕业生黄姊妹一见到我,就送我一本书《美浸会岭东宣教略史》,是由耶琳牧师娘1920年在汕头用英文书写,2017年由汕头信徒郭翻译成中文,并自资印刷的小书。当我跟黄姊妹考察几间汕头教会,才发现原来汕头有百多年的宣教历史,与我之前介绍宣教士在澳门和香港的事迹是一脉相承的。  

华南差会(South China Mission)在潮汕地区叫岭东浸信会,所以这本书叫《美浸会岭东宣教略史》。它是由耶琳牧师的太太Lida Scott Ashmore所写的,当地人称师母为牧师娘。1920年耶琳牧师娘在汕头,把60年当中一些有价值的事件,华南差会在早年草创阶段的活动保存下来。虽然不是华南差会完整的历史记载,但已详细记载宣教士在不同地区的传福音、妇女事工、学校和神学教育、医疗、译经和在汕头所发生的大小事件。书中还有丰富的宣教士名录,介绍在潮州和客属地区的宣教士的事迹,更难得的是有简单介绍13位中国同工的照片和事奉。里面的人物故事很难在网上找到资料,这本小书实在是认识潮汕宣教历史的宝库。 

耐人寻味的石头

来到汕头,我学会了一个字(音Què, 汕头有一个很名的岛名叫礐石,指多石的角落原来礐石风景名胜区以海、山、石、洞为景观特色,有大小山峰43座,属花岗岩地貌。花岗岩经长期地质变迁风化后,怪石的形状千姿百态。黄姊妹带我们去了塔山景区看石头,发现了一个基督教石头宝藏,至今还没有人明确考证到这群石头的历史。 

我们从塔山景区南门进入,在两块大石头的夹缝中进去,看到很多有石刻的石头。可是石头中的字是刻意被人为破坏的,以致很难辨认石刻的内容,但其中一个石头仍然可以比较清楚看到信、望、爱3个字的轮廓。 

再深入石头群中,还发现一个扇形桌子和长方形的石台,石台约有一个人的长度,可以睡在上面。 

长方石台前面的大石头有4块石刻,可以清楚看到上面的文字,是在讲解圣经十诫中的第五条诫命,有关孝敬父母的教导。近年我学习书法,很看重石碑上的文字。这些石刻是楷书,刻得很功整、秀丽,如果有人可以把石刻的文字拓印出来,就可以详细研究当时的教导。 

当年为什么有些基督徒会在这山上聚集?还有那么多刻上经文的石呢?这里以前是学习圣经的地方?信徒在山上灵修默想亲近神吗?还是因为受到逼迫要逃到山上呢?这些都有待我们和学者再去调研和查证。虽然这些石刻曾经被人为的摧残和破坏,但神的道不被拦阻,汕头今天仍然是福音兴旺的地方。我们在这景区的山上,仍然看到石头上的十字架,默默见证着神的同在。  

在安老院寻宝

当我正在思索塔山景区基督教石刻的意义之际,没想到黄姊妹突然带我们去了一间基督教安老院,我还以为要探访哪位长辈。 

进入安老院的礼拜堂,她就急不及待走到讲台后拉开紫红色的幕帘,向我们揭开一个历史的宝藏。 

礼堂的墙上有一个非常有历史价值的石碑,写着光绪35年(1909)立的“耶士摩天道学堂”。

原来安老院的前身是一所很有规模的神学院,由美国宣教士耶士摩创办的“天道学堂”,是训练本地教会领袖的典范。 

神学培训

耶士摩(或译耶士谟)William Ashmore 1824-1909和妻子在1850年受美北浸礼会(American Baptist Missionary Union)差派,到暹罗的华人中传福音。7年后耶士摩迁往香港,1858年在他妻子去世后,他又迁到汕头,开创新的宣教工场。汕头取代香港成为美国浸会在华差传的中心。 

上次分享我参加潮语崇拜,除了圣经经文外,我一点也听不懂潮州话。我真的非常佩服西方宣教士在百多年前来到汕头,可以学会一口流利的潮州话。耶士很愿意与老百姓谈话,从中学习潮州话。耶士很注重街头布道,在众多浸信会宣教士的努力布道下,教会人数有大幅的增长。网上介绍“1900年已有教友2,300人,教堂48幢,学堂29所(学生400人),医院2间,美国教士26人,本地布道员57人。至1918年教堂增至200所,教友约5,300人,浸信会的组织有代表大会、区代表会、联堂和堂会。”

耶士专注于培训华人同工,是美国浸会传教士中任用华人同工最多的一个。差会从香港迁到汕头,已对信徒进行基督教教义的培训。1867年已办圣经学习班,起初只是每两个月一次,每次一周,给平信徒机会深入认识信仰。后来神道学有专职的教员和教材,除了宣教士负责,也有中国教师,学生人数不断增长。经过耶士摩一家的长期努力,终于买下了一大片山边地,建起了3层大楼,作为行政楼和宿舍之用,1907年投入使用。在《美浸会岭东宣教略史》有当年的“耶士摩天道学堂”的图片,作者以这所教会学校引以为傲,这座大楼成为培训传道人和信徒的胜地。(页102) 

兴办学校

宣教士除了传福音,同时也把先进的医疗、教育理念带到汕头。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在汕头先后兴办的教育机构包括礐石晨光女学、明道女学、礐石小学、正光女学、礐光中学、妇女宣道会、礐石神学院、家政学院等。其中的明道妇女学院,是世界上最早的妇女圣经学院。这所女学,专门招收4075岁的妇女入学。这些学校的创办经过,学生学习的情况,在《美浸会岭东宣教略史》都有详细和生动的介绍。 

耶士摩在礐石建了一座很有特色的基督教礼拜堂礐石堂,里面还有一个“先贤园”,有几个宣教士的墓碑,下周再为你介绍汕头宣教历史的其他宝藏。 

参考资料

耶琳牧师娘。郭译。《美浸会岭东宣教略史》。汕头,2017。

属灵人物简介:〈耶士谟〉

基督教史人物传记:〈耶士谟〉

百度:〈礐石〉 

往期链接

〈让石头说话来自莱茵河的宣教心〉 

〈陪妈妈去旅游:汕头南澳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