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务处的头像
如何帮助施暴的人─罗加怡老师
校务处 发表于 2019年11月15日 星期五 14:43
 
PDF 文档 CC_191118.pdf
音频文件(MP3)

播音:星星

在帮助处理家暴的事情上,不单受害的人需要关心,施暴的人也同样需要帮助。

帮助施暴的人

圣经指出,神救赎的恩典是众人都有机会得到的,包括了犯罪的人。暴力行为和性侵害不但犯法,而且是犯罪和得罪神的;可是,当他们愿意来到神面前,按着真理检视自己,并愿意接受救主,他们就得着生命的改变。圣经有些地方讲到愤怒和暴行,也论到救赎罪人的方法。下面几点,我们需要留意。

一、人人都需要恩典

人际间的敌意,可以在不同层面上表现出来,包括态度、言语、金钱、身体、性等。敌意可从发牢骚和口角,演变为殴打和谋杀。每次争吵都可能引发暴行。因此,家暴不是一种特别的罪行,而是在生活常态中发生的。因此,调解或辅导的人须帮助当事人调整和改善生活模式。

辅导家暴的时候,辅导员必须知道怎样处理自己的怒气,才能更有效帮助那些挣扎中的人。课程作者大卫•鲍力生因着有悔改的经验,让他能够体谅前来接受辅导的夫妇,并透过自身的经验,更踏实地进行辅导。辅导的人,就是那些已经找到恩典的人,去帮助那些需要恩典的。因此,神救赎的恩典藉辅导的人临到众人。

家暴的发生,通常是两个罪人互相纠缠而起;家庭和婚姻关系出现问题,夫妻二人都有责任。探查暴力事件时,也许我们会较为留意挥拳的一方,但调查了解以后,我们可能会发现是另一方言语不当、尖酸刻薄,才招来暴力。辅导和调解的人,要找出双方所犯的错误,也要找出个别独有的问题,小心地进行调解。

二、借口和烟幕

施暴者懂得放烟幕,制造谎言,乱人耳目。他们不认识自己,也不让别人认识他们。他们喜欢隐瞒自己所做的事,会把事情说得没那么严重;又或转过来怪责对方,把自己说成受害者;还会表现绝望和懊悔。下面是使用暴力的人的特点:

1.暴力行为背后完全是自私

施暴者可能会为暴行感到后悔,但这可能只是表面、不真实的懊悔。辅导和调解的人,不单留意施暴者表面的暴行,更要留意他们的生活方式。要帮助施暴者认识到自己自私的、不敬虔的生活方式,也了解自己可能因某方面的爱好,驱使自己施行暴力。

2.自我欺骗

施暴者会自怜。他们会说自己是真正的受害人,生气只是自己对事情的反应。他们会有两极化的表现,像两面人,并活在两个世界。

3.对外欺骗

施暴者像性侵害者一样,善于诱惑别人。他们能够赢得人心,让受害的人再度信任他们。他们也会操纵受害者和帮助者,叫人为事情内疚,并相信他们会有改进。

4.自我欺骗式的“认罪和懊悔”

有基督信仰的施暴者,懂得用基督教词语和恰当的感觉来表达;不过,他们的懊悔是与神无关的。他们的懊悔是基于个人的骄傲和在意别人的看法。他们误解和误用恩典,认为懊悔只是手续,藉以减轻良心的责备,又得到人的寛恕。他们缺乏真诚懊悔的基本元素,就是因着“心意改变”和“回转”带来生命的改变。

5.恐吓和操纵受害人

暴行是可怕的,也能控制人。受害人因为想回复宁静,又或曾被恐吓,害怕诚实会招来更多虐待,又或因家庭问题感到羞耻,不愿外扬,导致很难从受害人那里找到真相。

三、耶稣基督的恩典

使用暴力的人需要基督。罪恶使人远离基督,我们要留意这个心灵的问题。基督为罪人死,他有恩慈,他的恩典是有功效的。耶稣基督的恩典如何帮助人改变?

1.认识和靠赖基督,内心和生活方式得着彻底重整

使用暴力的人,是与神的关系出了问题。引起暴行的内在原因,可能是对权力、爱、管控、舒适、金钱、被尊重、享乐等过分渴求。要帮助施暴者认识引起暴行的原因,是自己和自己带进婚姻的偶像所引起的。解决暴行,必须先从人与神的关系开始,再检视人与人的关系并悔改。这样,人的内心和生活方式才可彻底地调整和转变。

2.帮助悔改的信徒学习实际、和平及有爱心的办法,不必再使用操纵、推卸责任、恐吓和暴力的办法

帮助悔改的信徒学习一些处理不和谐关系的方法,例如:怎样聆听、怎样问问题、请求他人原谅、先冷静一下、请求帮助、三思后行、找出可行的办法等等。这些办法是根据神的智慧,当中包含着爱的元素。爱,可以消灭暴力行为,也可以改变充满自私和顽固的生活方式。当人越懂得给予,就越少憎恨和暴力。

3.运用基督徒社群的资源

在暴行上悔改的人,除了要每周进行一次“正式”的辅导,更需要人的接纳和支持。教会的群体生活,可藉着神的话语作出提醒和鼓励,也让施暴者有学习的榜样和代祷支援等。要帮助犯错的人不再躲藏,要活在人前。当人真心改变,归向基督,便会甘心放下面子,也愿意接受其他基督徒提供的帮助。

真正认识基督,进入以神为中心的悔改,才有真正的懊悔。真正认识基督,会带来心灵更新,罪恶也不容易滋生。对于罪人来说,耶稣基督的恩典是他们最需要的,因为基督死在十字架上,他赦罪的恩典带来有功效的改变。寻找基督的,就能够寻见,并且得到圣灵的光照,以致生命得着改变。

文章参考:大卫·鲍力生等著。张逸萍译。《走出心理幽谷》,改变生命的辅导丛书。北京:团结出版社,2012。

欢迎来信辅导部cc@liangyou.net,回应讨论话题。学员如需要接受辅导服务,请填写在良院网站的“表格下载区”/“下载资料”的“辅导申请表格”,辅导部会按着个别情况和需要,安排电话约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