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务处的头像
亲子教室:孩子你能讲吗—詹玉冰
校务处 发表于 2020年05月29日 星期五 16:05
 
PDF 文档 CC_200601.pdf
音频文件(MP3)

播音:星星

威威(化名)吃晚饭时,边吃饭边用力踢桌子脚。爸爸开声遏止他,可是威威没有理会,反而越踢越起劲,似乎在发泄愤怒。经过屡次功阻无效后,爸爸开始动怒了。

爸爸:(严厉地)你为什么踢桌子脚?你发生了什么事?你讲啊。

威威:……(心中害怕,稍稍停下来,没有作声,低着头,不敢望爸爸。)

爸爸:你讲啊。为什么不说?你讲啊。

威威:呜……呜……(情绪爆发,放声大哭。)

妈妈:(紧张地)你不要哭,爸爸问你发生什么事,讲给你爸爸听啦。

威威:呜……呜……

类似的情景,在许多家庭都出现过。父母的目的是希望孩子能说出行为背后的因由,他们渴望知道孩子心思,好去帮助他解困,却没想到幼儿的言语能力尚未发展到能表达需要和感受;或一般孩子在情绪泛滥时,不能理性地作出回应。结果,引致不必要的冲突,使亲子关系受损。

负面情绪反映于行为

若说成人每天要面对各样的挑战,其压力和担子越来越重,令人喘不过气来。孩子的世界同样充满挑战,例如:不小心打翻了水杯、遗失了心爱的东西、被同学欺负或取笑等。这些事情在成人眼中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在小小心灵里都会造成震撼的经验,并累积成负面的情绪;再加上日常的作业和各样课余的学习,孩子压力和担子跟成人一样越来越重。若孩子的言语没发展成熟或不习惯用言语表达,负面情绪便会积压心中,表现出焦虑不安或闷闷不乐,并反映在行为上。

因此,鼓励父母选择让孩子无拘无束地玩,透过适当的玩乐,孩子可以抒发情绪和减轻焦虑。若发现效果仍未如理想,父母可以带孩子到辅导室,请专业游戏治疗师以游戏方式,帮助孩子化解负面情绪。

“儿童为本游戏治疗法”

对于约311岁的孩子来说,儿童为本的游戏治疗是个很好的选择;这是基于Virginia Axline(1947)所创立的“非主导式游戏治疗法”和Garry Landreth(1991)后来延续发展出“儿童为本游戏治疗法”。辅导室内摆放了各种能让孩子抒发情怀和自我探索的玩具及设施,辅导员给予孩子恰当的自由,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做主导;而辅导员会用接纳、包容、关怀、温暖的态度与孩子建立安全和信任的关系。孩子感觉被爱和尊重,心情自然轻松,便可以无拘无束地玩。孩子天生就爱玩,透过游戏和辅导员的适切回应,孩子可以化解心中压力、培养正面情绪、确认自己的能力、发挥潜潜能、提升自信和增加自制力等,在整体上可以提升孩子的自尊。

以下的例子可以更清楚具体地说明。

威威今年5岁,爸爸是电子工程师,妈妈是会计员。父母都很疼爱他,平时注意他的起居饮食,照顾周到,又重视他的学习,补习和课余活动都不缺。最近父母发现威威表现欠自信、依赖、沉默、情绪化和常常发脾气。父母决定带他接受游戏治疗。在游戏辅导室里,威威看着各样的玩具,表现开心、好奇和兴奋。辅导员态度亲切友善、接纳和包容,威威感觉彼此关系是安全的,玩得很投入,特别喜欢扮演警察进行枪战、超人打怪兽和打篮球等游戏。

他常有意无意地向辅导员展示他的能力,每当成功,他都回望辅导员,想要得到确认和肯定。辅导员也很配合,常给他肯定的回应。起初,当威威在游戏中遇到困难,很快便放弃,后来他渐渐有信心,尝试想办法抗逆,例如:有一次玩具飞机在威威假想的世界里发生意外,被篮球架的绳子卡住,动弹不得。威威出动了消防车、救护车、警车和拯救部队前来救援。在过程中,所有车辆都遇到意外,令拯救困难重重。可是,威威没有放弃,结果他请来了小飞象,用象鼻子解开绳索,飞机最后安全着陆。从这例子,我们可以看见游戏能帮助威威建立自信和培养解难能力。

另外一次,威威因在学校受同学欺负,他很情愤怒。他在到辅导室所玩的游戏,都是关乎暴力的。在游戏的假想世界里,超人互相残杀,怪兽围打超人,超人重伤,甚至两者打作一团,两败俱伤。他又猛力打不倒翁,尝试用手铐锁它,企图制服它。原来威威借着游戏的情节抒发内心的愤怒。当游戏结束时,威威竟邀请辅导员用玩具乐器和他合奏。辅导员洞悉他的心意,体会他的情绪渐渐平伏,他经过一连串的激烈游戏后,内心的怒气已得释放。辅导员观察到他开始有意与人在心灵上连接,就本着儿童为本的精神,在威威的指导下,用他喜欢的方式和他合奏。这一次的游戏过程明显带出了情绪上的治疗。在之后的几次治疗里,威威所玩的游戏不单暴力内容减少,还出现了建设性的项目,如建造农场。他把各种禽畜按特性安放其中,又为客人煮丰富的晚餐等。

玩耍代替孩子说话

我们发现“玩”有助于孩子化解在生活中积压的负面情绪,因而重新得力,面对接续而来的生活挑战。至于威威透过游戏获得的其他进步在此未能尽录,但肯定父母带他来辅导室玩是明智的选择。幼儿未能透过言语完整地表达心中情,但可以透过“玩”,让父母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在以上的例子,辅导员让父母知道威威透过游戏所表现的感受和需要,学习用孩子明白的方式去疼爱和管教他;这样不但可减少不必要的冲突,更能增进亲子关系。孩子能健康地成长,这岂不是父母最大的心愿吗?

作者简介

詹玉冰,个人、婚姻及家庭治疗师,基督教婚姻家庭治療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