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务处的头像
亲子教室:有趣的互动—鲍周瑞珠
校务处 发表于 2020年07月9日 星期四 14:41
 
PDF 文档 CC_200713.pdf
音频文件(MP3)

播音:星星

有一天,乘火车的时候看到一对母子的互动相当有趣。那男孩子大约56岁,与母亲并排而坐;不知何故,母亲严肃地训示他。只见男孩子默不作声地把身体渐渐移动,离开自己的座位,转到身旁另一个空位上。母亲慢慢地意识到儿子的表现,亦沉默不语。于是,两人身体虽然只是一位之隔,但在情感上,却好像停留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两者相隔很远。

“责问式”管教受用?

作为父母,可能曾经遇到以上类似的情况,因为孩子一些不理想的表现而与他们在关系上产生张力,例如:孩子外出没有向人打招呼,在家不小心打翻汤水,又或者测验成绩差。家长当时对孩子的表现有何想法和感受呢?会不会因为孩子没礼貌、不专心、不用功,心中感到不满而动气呢?是否因此而不快地质问孩子:“为什么不跟人打招呼?”“为什么那么不专心?“为什么不勤奋多一点儿?”

大家可以理解家长每次严厉的管教背后,其实都是为孩子的好处着想。可是,孩子面对着这些责问式的管教,发现自己做得不合父母心意,又会有什么反应呢?他又能否明白父母的苦心呢?

当孩子被责骂之后,泪眼汪汪地哭;这一哭叫孩子伤心之余,其实父母自己也痛心。父母心疼之余,也同时掉进了内疚中,疑惑着“究竟是否应该恶狠狠去责骂孩子?是否有点过火?但不责骂他,他又怎能学会呢?“心中充满挣扎和矛盾。

要推走还是亲近?

人与人相处是互相影响,有互动的力量。批评和责骂往往会把人推走,明白和接纳会让人亲近。教养子女,某程度像与朋友相处,当朋友工作表现不好,被上级责骂,我们要是作出负面的批评,如“是不是你做得不好,才被上级骂?”总会把朋友推得远远。所以,我们不多去批评朋友,怕他们感到不是味儿。

可惜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们不会用说话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他们需要依靠父母才能生活。于是,纵使面对家长的负面训斥,孩子们只可以像刚才的例子,用身体语言作出无声的抗议。直到孩子长大了,有一天,他们在与父母亲冲突后离家而去,父母感到愕然,但却不知就里。

其实当孩子遇到问题,他们自己处理不到,心里也不好受。如果家长可以在孩子小时候遇到难题开始,多去了解根本,例如:孩子没有向人打招呼吗?便去了解他们问题背后的难处,可能是出于害羞(害怕与陌生人相处),或者是孩子一直都没有与人打招呼的习惯(成长过程中,没有被照顾者持续地教导)。家长透过明白和体谅孩子难处的角度,去思考不同的成因,便可有效地帮助孩子制定合适的解决方法。当孩子彷徨、困惑的时候,感受到父母的爱的同时,亦有信心父母可以协助他们解决困难,彼此建立起互信和良好、亲密的关系。

火车事件没有完结,当那位母亲冷静了一阵子,接着她望着儿子,开始温柔地跟孩子说话,母亲的语调十分神奇地把孩子原先拉紧的身体慢慢地放松。然后,母子两你一句,我一句,孩子不知何时坐回母亲的身旁。看见那母亲用手搂住儿子的肩膀,这是多美好的一幅图画啊!

作者简介

鲍周瑞珠,个人、婚姻及家庭治疗师,基督教婚姻家庭治疗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