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务处的头像
亲子教室:被藤条抽打的儿子—康志敏
校务处 发表于 2020年08月21日 星期五 16:24
 
音频文件(MP3)
PDF 文档 CC_200824.pdf

播音:星星

11岁的阿瀚原是精英班学生,因为成绩退步,在新学年转回普通班。他在小六普通班内,感到羞愧,除了重新适应教学进度外,也要面对同学群体的变化。不幸地,阿瀚遇到三位爱搞恶作剧的同学,经常以他的身材取笑他为“马骝精”(瘦猴),在阿瀚旁边小声讲大声笑,让他感到不被尊重,也恨恶他们的行为。

有一天,其中一位叫阿琛的同学用轻蔑的眼神瞪着他,然后大叫阿瀚的花名及藐视地笑他。在毫无先兆的情况下,阿瀚挥拳打向阿琛的脸,阿琛失去平衡,几乎跌倒在地上。阿琛从没料到性格懦弱的阿瀚会有此反应,连忙跌跌碰碰地走开。

老师得悉此事,约见阿瀚、阿琛及其同学群见面。经过了解后,阿琛的伤势无大碍,大家互相道歉,老师以为事情可以结束。其实大家仍然没能冰释前嫌,阿瀚内心仍然埋怨以阿琛为首的同学群冷待他,阿琛又在网络个别群组杯葛、贬低阿瀚。自此,阿瀚在班中成为部分人的“笑柄”,觉得被排斥;双方开始互相仇视,气氛有点紧张。在班中,阿瀚只有一、两位谈得来的同学不认同阿琛组群所为,决定连同阿瀚把网上的事情告诉老师,请求帮助。老师通知阿瀚的母亲,希望家人给予阿瀚多些支持,将事件平息。

其实阿瀚出手打人的事件是首次,但被父亲体罚却是从阿瀚年幼开始。父亲会不留情面用藤条打阿瀚,边打边骂,有时打到藤条也折断了,还继续随手拿起晾衣架代替藤条作教鞭打阿瀚,直至自己身心俱疲为止。

由于父亲是个要求严谨的纪律部队成员,他日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三岁定八十”、“管教儿子越早越好,不然,就后患无穷”。因此,父亲对11岁的大儿子及7岁的小儿子一视同仁。如果他们略为顽皮、“犟嘴”,或不在指定时间完成作业,就立刻被破口大骂,无论是在街上、家中,都不能幸免被体罚。

母亲看到两个爱儿受尽皮肉之苦,对这个丈夫又爱又恨,苦无对策,没法在风头火势的时候,阻止丈夫的严厉教导方式。唯有劝告儿子,切勿触怒父亲。

那天,母亲接到老师电话后,感到奇怪,为何怕事的阿瀚好像变了另一个人。回想到阿瀚最近经常无故情绪波动后,便与弟弟争执,出手打弟弟;有时会无故地击打墙壁发泄。母亲思前想后,觉得阿瀚情绪爆发不只因为同学欺负所致,或许与家庭因素有关。于是跟丈夫商量后,决定找家庭治疗。

原生家庭的影响

原来阿瀚的祖父是体罚父亲的先行者,可惜祖父已身故。据父亲描述祖父是个军人,在家好像在战场一样,严格执行军纪,绝不苟且,所以连同父亲及其三位弟弟也不能幸免。由于父亲是大哥,体罚程度最严重。

被边缘化的父亲

回到现在的家庭,日常生活缺乏协商、家庭内部存着瀚父权力的过度运用。瀚父曾被阿瀚祖父以军训方式教导,随后瀚父将原生家庭过去相处模式,像“倒模子”一样体罚爱儿们。由于父亲独揽大权,不容母亲调停,反而令母亲和孩子间关系更紧密;明明是双亲家庭,却好像单亲似的。父亲被边缘化,形成不亲密的父子关系,又阻隔他与太太建立亲密关系的机会。

瀚父被鼓励下,用软化的口吻承认自己常有儿时的景像重演,彷佛再活现被阿瀚祖父体罚的画面。估计瀚父可能在潜意识里,不自觉地重复使用自己父亲一直运用的不人道体罚模式,用以管教阿瀚兄弟俩。

瀚父同意体罚是无助于培养儿子品格,反而破坏父子关系,于是父亲向两位儿子道歉。况且,瀚父检讨自己常以居高临下的父亲身分自居,对管教孩子没有清楚界限,也对没有给予家庭成员适当的空间表达心中的不满而内疚。从此承诺让他们有独立处理自己时间的空间,以及按部就班地训练,让孩子逐步学会安排玩要及做作业的时间;希望能让他们逐步重建从家庭而来的安全感及归属感。

巩固兄弟关系

在两兄弟交往中,阿瀚身为哥哥,让他去学习建立兄弟关系,是他人生中第一个试验场。透过兄弟的相交,懂得怎样合作或妥协,他们将学会互相尊重。阿瀚同意绝不能用暴力方式对待弟弟,并向弟弟道歉。

夫妻联手教养儿子

父母婚姻关系出现的问题,有可能间接由原生家庭的管教有别而成;应该避免让过去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延续。以往父亲渴求与阿瀚祖父建立亲密的互动关系,可惜阿瀚的父亲不能得到满足,便越发渴求,以致重复地失望;形成对亲密关系失去信心,难以与妻子建立互信。要明白对妻子忠告充耳不闻,无助于改善夫妻关系。

此刻,瀚母了解到家庭内各成员的情绪张力,要避免丈夫因为愤怒而造成儿子们的焦虑。若果采取不当的保护或过度回避,不容易将问题解决。建议妻子关心丈夫往日童年的伤痛,丈夫邀请妻子协助自己共同管教儿子,大家在家庭岗位上可以互补不足。

校园欺凌

在校内,阿瀚不适应新环境,对自己以往出色的表现还有一份眷恋及执着,怕自己一跌不起,产生压力;加上父亲过度体罚,造成长期的压抑,遇到阿琛的组群挑衅,压力酝酿成的负面情绪就爆发出来了。

老师邀请有关同学见面,首先要求阿瀚停止凡事用武力去解决的行为;再者对阿琛及其组群的滋扰行为予以谴责,要求停止网络上对阿瀚的中伤。老师要求有关同学在课堂后,参加“情绪管理小组”及“关怀互助小组”,促进他们的沟通及社交。老师也鼓励阿瀚不必把成败看得太重,只管努力考呈分试,仍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中学。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康志敏,家庭治疗师,注册辅导心理学家,辅导心理学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