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务处的头像
怀念恩师胡问宪牧师(1928–2014)—周广亮牧师
校务处 发表于 2021年01月8日 星期五 16:37
 

“是自己的手甘心放下世上的享受;

是自己的脚甘心到苦难的道路上来奔走!

所以,便宁肯叫泪水一行行地向内心涌流,

遥望着各各他的山顶,就是至死─也绝不退后!”

恩师追思音乐会

将边云波老师的〈献给无名的传道者〉作曲编谱成为差传圣曲的,正是胡问宪牧师,香港建道神学院和新加坡神学院的老师。2014121日,在香港旺角一间礼拜堂举行胡牧师追思音乐会,诗班献唱整套圣曲,卢文牧师短讲慰勉。

这天稍早前,台长赵群牧师问我是否知道晚上有恩师胡牧师追思会,我说知道而且一定参加,并加重补充一句:“我一定去,因为他是我的恩人。”

出远门读神学

上世纪70年代后期,我第一次离家出远门,从汉城(现名首尔)坐飞机到台北,再到香港,来到了位于长州的建道神学院。当时,我只有第一个学期的学费,其他一切都没有着落。因为高中毕业,在亲戚的餐馆打工一年,但父亲生病而没有储蓄。感谢主,教会的爱心奉献使我能应付旅费和头一个学期的学费。

恩师介绍助学金

有一天,教务主任胡先生(那时还未按牧,广东人直称老师为先生,男女皆同),关心我的经济状况。我如实回答,他便介绍了一位加拿大校友的捐赠助学金给我,并嘱咐我写信谢谢人家的爱心。

我非常高兴!之后,他又介绍了香港一个护士团契的助学金给我,使我不但能交上学费,而且每月还定期有100元港币的买书费作零用钱。我觉得神奇又奇妙。4年的神学院读书时光,就是这样在爱心的供应之中毕业了。

亲自指导讲见证

有一次神学生主日,老师和新生要到教会介绍神学教育的重要,崇拜中会安排一位同学讲见证。我跟着胡先生去了。我们聚会的地方是宣道会北角堂。如果你对香港教会略有认识,会知道这是鼎鼎大名而快速增长的模范教会之一。

其实,我还不太会讲见证,更谈不上站主日讲台。那天教会堂主任滕近辉牧师就坐在台下第一排。早堂崇拜结束,等待第二堂之间,胡先生很温和的指点我,下一堂的见证应该如何表达。在他的提示里,叫我发现原来他很重视我来神学院的经过,默然之中我得到的鼓励不少。 

想出门见最后一面

1979年,我还未毕业,他和师母已经全家移居到新加坡神学院事奉。之后,只拜见过师母一面。一晃眼,30多年了!2014年9月,当听说胡牧师安息主怀的一刻,我有少年的冲动,想立刻买机票飞去新加坡见他最后一面。结果没去,或许这笔未花的旅费,要转化到能向老师报恩的其他管道。

神学体现魅力传道

回顾自己作学生的那些年日,全都是美好的回忆。其中,尤以接受神学培训印象特别深刻。不只是在课堂面对圣经和知识,而是在生活中被爱包围,看到胡老师的家庭、做人、言谈和检朴待己却优厚待人,气质潇洒又稳健,为人低调又具帅气……这才是神学的体现,真正的文人君子,有魅力的传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