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务处的头像
抽离了信仰的王国历史—课程主任万峰老师
校务处 发表于 2021年06月4日 星期五 13:21
 

以信仰角度出发

圣经是一部宗教文献,老实说,里面记载的历史,基本上都是以信仰角度出发。例如,当我们看一个王好还是坏的时候,圣经的定义,从不在于他们有多少政绩,而是在于他们对神的忠诚。

但近日万峰看了一篇分享,是由一位非信徒的角度,全盘分析以色列的历史。

从摩西到王国时代

以色列的行政制度,我们可以发现在出埃及前,是由族长家长制度管理的;到出埃及时,摩西以支派形式管理,但他自己有72个手下,帮助他统筹内部事务;到约书亚时代,他是以联合形式加上军队形式去运作……

到约书亚临死的时候,因为以色列人已经失去了奋斗目标,开始变成一盘散沙,就算约书亚振臂高呼:“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书24:15),他也无法阻止以色列人对信仰各施各法。

12个支派往往都是因为分散各地,特别是利未支派被分散到境内不同逃城之中,没有一个集中的信仰环境。当时,士师虽然是名义上的领袖,但永远记得士师记经常出现的句子说:“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照自己眼中看为对的去做。”

以色列人12个支派一盘散沙,没有一致的信仰(有的拜偶象,有的按自己意思拜耶和华;外敌不断侵扰、以色列人无法打铁/做高效率的农具)。如果你生在这个乱世,你的感觉怎样?

相对来说,扫罗、大卫、所罗门的时代,如果不看信仰,人民生活富足、国家强盛打胜仗、成为了中东霸主,12个支派某程度团结一致,远比士师记来得好。

处于四战之地

不过,在所罗门当年的以色列人开始有点夜郎自大,视自己为四海来朝。但当我们看看世界地图,以色列的大小算什么?不过以色列身处优越位置,位于欧亚非的交界,向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今天的特拉维夫或海法,即是大卫年代的非利士地,就是海边平原通道。

当时不同时代的霸主埃及、巴比伦、亚述、巴比伦、希腊、罗马,全部都需要这个关键的地方。神的应许之地,流奶与蜜之地竟是四战之地!所以,以色列多年来,或是强大自立,或是继续受苦难;甚至直到今天,亦是必须靠武力威慑周边国家,维持自己的强势存在。

追求获得神喜悦

不过,当我们看圣经中王国的兴衰,也提醒我们,人的角度和神的角度总是有差别,人求功名,所罗门王的荣耀,但是神看的是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羔羊的脂油。耶和华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表,耶和华是看内心。

哪怕我们在世界上建立无数的功业,在神眼中又算什么?在这个世界上,能流芳百世,甚至遗臭万年的人极少;似乎追求获得神喜悦,远比追求世上功业更有价值。

我总记得《三国演义》开端〈临江仙〉的话,也是给读历史的我一点提醒:“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