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姊妹的头像
仆人的眼泪─周广亮牧师
郑姊妹 发表于 2022年03月25日 星期五 14:03
 

捧读神所重用的传道人当年奉献自己的故事,常常能激励人心。下面是一篇献身见证,取自《荒谷百合》,由1979年香港建道神学院学生布道团出版,现在书局很难买到它了。这位作者良院同学一定要认识,文章的最后一段我会披露。这本书我有份作编辑,为了尊重该书的版权,我只做摘录,跳过少少部份。

〈一把碎钱〉

(开始)

一把碎钱,硬塞在一双不知所措的手中,从那一把冰冷的镍币,洋溢出太阳照射般的热力。

我木然地站了好一会儿,正想要说什么,但因内心濠哭的冲动,咽住了。无法让难受的心怀去适应这一个匆忙得一如中区斑马线上的环境,接过了手提包,掉头就往售票处走去。船快要启航了。

海水在船的四周澎拜着!在远处,在近处。波浪徒然的冲刷着船身,也许为着屡屡的失败,一直在苦苦下泪。

一个离家的人在一条渐渐离家越远的船上,这是多么令人伤感的黄昏。

遂想起父母亲的背影,在人群的蠕动中,逐渐消失。想起在火炉般的机器旁,父亲不断的挥去面上黄豆般的汗珠。想起在沉重的货物下,母亲一拐一拐地支撑着。想起……一家九口,生活的担子,实在很重很重的把他们压得透不过气来。

记得母亲在我踏上中学时,深远的向我说:“要好好念书,将来才有好日子,争气点,可千万别给人少看你啊!”母亲是一个只受过初级教育的妇人,可(原稿漏此字)是她对她的长子的确是满有希望和野心的。身为六个弟妹的长兄,我也是不容令人失望的。这些期望随着我的长大和学业上颇为骄人的成绩,不断的累积起来。不过,这种自觉却是我上大学预科后才渐明的。

去年秋天,我放弃了考取大学的念头,进入神学院。离开家,我才明白自己的家庭比想象中更穷困和更需要我。一个在家的孩子,并不真正了解“穷”是什么一回事,一旦离家后,就知道一件很普通,很微少的东西,也成为他的财富了。

“拿着去用吧。”从父亲黝黑的手中接过那一把碎钱。“我实在希望你能作个教师,像你舅舅般,多好。”

这个时候,我忍不住想到自己为什么会冷漠的放弃了这个承担家庭的责任。残忍的将这双黝黑的手十多年来的期望粉碎得体无完肤。

眼睛开始黏住的感觉,忽然间,耳际传来一个很清晰,很遥远的声音,很温柔但却很有力。

“孩子,你忧愁,苦闷,困扰么?”声音流露着极度的慈祥。

“是的。”

“为什么呢?”

“我,我……”

“难道我的爱不够你用,你爱我不比这些更深么?”

“啊!不,主啊,你知道我爱你。”

“这就是答案了,这就是答案了……”声音在柔和的晚风中回响着,也萦绕在我的心中,久久不绝。

我紧握了一下手中的碎钱。

(完)

良院校监

以上这篇文章原题就是〈一把碎钱〉。我将加插在段落之间描述黄昏和海面的优美词句略过。作者不是女性,他描述从香港岛的中区搭轮渡(香港叫渡轮)到神学院所在的长洲的心境。他是良友圣经学院的校监,也就是良友电台的台长,这是赵群牧师于40年多前写的文章。全时间奉献作传道人,都经历过泪水的滋润,是走在十架的蒙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