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铭谦博士

经文:以赛亚书6:11—13

 

11我就说:「主啊,这到几时为止呢?」他说:「直到城镇荒凉,无人居住,房屋空无一人,土地极其荒芜;12 耶和华将人迁到远方,国内被撇弃的土地很多。13 国内剩下的人若还有十分之一,也必被吞灭。然而如同大树与橡树,虽被砍伐,残干却仍存留,圣洁的苗裔是它的残干。」

 

就算召命何等真实,召命所带来的局面却是残酷的,因着以赛亚忠于召命,他才会招来别人的反对,到底面对这样没有果效的事奉,以赛亚先知如何自处呢?当我们看经文,便发现他面对残酷的现况向神发出质问:「主啊,这到几时为止呢?」要明白,「要到几时?」(How Long?)是诗篇集当中哀歌常常有的格式,这格式带出向神直接的质问与投诉,直指神是一切苦难的源头,也是一切不公平待遇的最终原因,现在以赛亚用「要到几时?」向神质问,正正合乎了这种哀歌的传统,代表了以赛亚被召时,正处于极度不安的苦难中,而苦难的来源便是神的呼召。对以赛亚来说,蒙召不是一件喜乐的事,活出召命是一件苦差。我们很多时候认为呼召的人生是何等的浪漫,前景一片光明,但我们却往往忽视了召命有可能是一件苦差,甚至它所带来的痛苦能与哀歌所表达的苦难相比。

 

面对「要到几时?」的质问,耶和华没有为以赛亚带来半点安慰,相反地,耶和华这样回答:「直到城镇荒凉,无人居住,房屋空无一人,土地极其荒芜;耶和华将人迁到远方,国内被撇弃的土地很多。」这是被掳巴比伦的预言,或者是被掳亚述的预言,如果是后者,以赛亚便要面对没有果效的事奉,直到他人生的晚年,但如果是前者,以赛亚便要一生之久、到死为止,持续面对没有果效的事奉,而无论情况如何,以赛亚人生的大部份时间都处于不成功且没有果效与回报的事奉模式当中,并且有很大的机会这种没有果效的事奉在他的一生中不会有任何改变。而事实上,我们要等到第二以赛亚出现(被掳回归时期),甚至有第三以赛亚的出现(回归后的时期),以色列民的眼睛才可以看见,耳朵才可以听见,心里才能够明白神的应许与心意。以色列真正的复兴不在被掳前,而是被掳后,以赛亚没有机会看见他事奉的成果便要死去!

 

思想:人生苦短,人所做的事奉很有限,在整个上主的计划当中,以及二千多年教会的历史当中,我们的事奉只是冰山一角,有时事奉完全没有果效已经一段日子,我们会问:「要到几时?」我们这样问,可能只是由自己的角度来看,在一生的年日当中期望看见成就,然而,神看时间并不像人看时间,神看的时间超越了人生的限期,祂看见了某人死去的成效,却呼召当下的以赛亚来完成没有果效的任务,这才叫我们看见以赛亚的事奉不是他个人的事奉,而是一种超越死亡的事奉,他可能知道自己不能在有生之年看见以色列的复兴,但他却可以忠心事奉,因为他领受了上主那种超越人生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