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家麟牧师

经文﹕弗2:11—22

11所以,你们要记得:从前你们按肉体是外邦人,是「没受割礼的」;这名字是那些凭人手在肉身上「受割礼的人」所取的。 12 要记得那时候,你们与基督无关,与以色列选民团体隔绝,在所应许的约上是局外人,而且在世上没有指望,没有 神。 13 从前你们是远离 神的人,如今却在基督耶稣里,靠着他的血,已经得以亲近了。14因为他自己是我们的和平 (「因为…和平」或译「因为他使我们和睦」。) ,使双方合而为一,拆毁了中间隔绝的墙,而且以自己的身体终止了冤仇, 15 废掉那记在律法上的规条,为要使两方藉着自己造成一个新人,促成了和平; 16 既在十字架上消灭了冤仇,就藉这十字架使双方归为一体,与 神和好,17并且来传和平的福音给你们远处的人,也传和平给那些近处的人, 18 因为我们双方藉着他,在同一位圣灵里得以进到父面前。19这样,你们不再是外人或客旅,是与圣徒同国,是 神家里的人了, 20 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而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 21 靠着他整座房子连接得紧凑,渐渐成为在主里的圣殿。 22 你们也靠他同被建造,成为 神藉着圣灵居住的所在。

 

谈到基督的救赎,要是我们的重点在与撒但的关系,便会强调战争,宣称基督打败撒但,击溃罪恶和死亡的权势;但要是我们的重点在跟天父神的关系,则重点便会放在和平,强调基督弥缝了人跟神的嫌隙,消弭了神因人的犯罪而有的怒气,使人不再成为「可怒之子」(2:3,和合本),得以恢复与神和好的关系。

我们在第六章会看到,尽管保罗有谈到属灵战争和军装,但他主要传递的是和平而不是战争的信息。我们所传的是「和平的福音」(17),我们要成为和平之子。

和平的福音的第一意义是神与人的复和,第二意义则是人际间的相和。保罗指出,人与神的复和,是人与人能相和的基础。

神与人复和如何影响人际间的相和呢?有两个重要关连。第一是客观方面,神对所有人的接纳,泯除了人际间的各种差异的神圣性和必然性;要是神也不介意犹太人和外邦人的区别,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刻意分门别类,自造矛盾和对立呢?这一点我们在昨天已讨论过。第二是主观方面,我们既经验了神无条件的怜悯和接纳,我们对别人的怜悯和接纳便不单变得可行,更成了一个信仰任务。

主观方面的作用在本段没有提及,但保罗在后段有关基督徒的伦理教导里却补充了:「要仁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正如神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4:32)「所以,作为蒙慈爱的儿女,你们该效法神。要凭爱心行事,正如基督爱我们,为我们舍了自己…」(5:1—2)

这是圣经的一贯教导:神人关系影响人际关系。神如何对待我们,我们也当以相同的态度对待别人。我们从神所领受的恩典是白白的,无须事先缴付代价;但领受了恩典以后,却必须有相应的新生命和新生活,否则无法反映我们已经领受恩典的事实。

信仰首要关怀的是神人关系,而伦理学则主要牵涉到人际关系;若是神人关系影响人际关系,那信仰便指导伦理学了。

回到和平的福音这个主题,神和人首先恢复和好的关系,然后人与人之间便可以恢复和好的关系。过去造成人际隔阂的种种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如今都在基督里给闲置了,它们都不再具有宰制作用。

使徒行传第十章所记载有关彼得在约帕看见异象的故事,足以说明这个道理。当彼得仍为应否传福音给哥尼流而挣扎的时候,神在一个异象里强迫他吃律法判为不洁的食物,并宣称神所洁净的,人不能视为不洁(徒10:15),这才改变了他将外邦人排斥在福音门外的成见。在第11章,彼得向耶路撒冷的众使徒作报告时,便以此作为第一个证据,说明为何得接纳外邦人加入教会。此外,彼得又提出第二个证据,便是当他向哥尼流宣讲时,圣灵便降临在哥尼流一家。彼得便领悟到,要是神将给犹太人的恩赐也同样给了外邦人,犹太人和外邦人所领受的恩赐完全一样,那人间为何仍要区分族群、互相对立呢(徒11:17)?

神视为圣洁的,人不可视为不洁;神没有差等对待,人不可分门结党。神与人相和,人便没有资格与别人结永远的冤仇。神人间的和平带来人际间的和平。

这不是说神人间的和平便自然促成人际间的和平,后者是需要努力实现的,不是自然而然便发生。但是,神人间的和平一方面使人际间的和平成为可能,另方面也使达致人际间的和平成为一个信仰任务。

我们是和平之子,我们传的是和平的福音,我们要促成人际间有真正的和平。

思想:

(1) 几乎每个宗教都有爱与和平的教导,但在历史里和在今天,宗教却很容易成为(或被利用作为)散播仇恨和对立的元素,你觉得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2) 你怎样理解和平的福音的信仰和社会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