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慧仪博士

经文:启示录189–19

 

9地上的君王,与她行淫、一同奢华的,看见烧她的烟,就必为她哭泣哀号;10因怕她的痛苦,就远远地站着,说:祸哉,祸哉,这大城!坚固的巴比伦城啊!一时之间,你的审判要来到了。”11地上的商人也都为她哭泣悲哀,因为没有人再买他们的货物了;12这货物就是金、银、宝石、珍珠、细麻布、丝绸、紫色和朱红色衣料、各样香木、各样象牙的器皿、各样极宝贵的木头和铜、铁、大理石的器皿,13和肉桂、豆蔻、香料、香膏、乳香、酒、油、细面、麦子、牛、羊、马、马车,以及奴隶、人口。14“你所贪爱的果子离开了你;你一切的珍馐美味和华美的物件都从你那里毁灭,绝对见不到了。”15贩卖这些货物、借着她发财的商人,因怕她的痛苦,就远远地站着哭泣悲哀,16说:祸哉,祸哉,这大城!她穿着细麻、紫色、朱红色的衣服,用金子、宝石、珍珠为妆饰。17一时之间,这么多的财富就归于无有了。”所有的船长和到处航海的,水手以及所有靠海为业的,都远远地站着, 18看见烧她的烟,就喊着说:有哪一个城能跟这大城比呢?”19于是他们把灰尘撒在头上,哭泣悲哀地喊着说:祸哉,祸哉,这大城!凡有船在海中的,都因她的珍宝成了富足。她在一时之间就成为荒芜。

 

启示录十八章全章都在讲“巴比伦的倾覆”。昨天读的是开头几节,说出巴比伦倾覆的原因是她的罪恶(1–8),而明天读的是最后几节,讲到巴比伦倾覆的结局、是被完全地毁灭(20–24)。今天的经文是第十八章中间的一段、9–19节;这段比前段、后段都长,当中有三个分段的“哀歌”,要连在一起读,才看得出要旨(9–10、11–17上、17下–19)。

 

我们不难发现这三首哀歌的开头都是一样的:“祸哉,祸哉,这大城!”(10、16–17上、19)。三首哀歌分别由三组角色说出来,就是地上的君王、地上的商人、和所有的船长、航海的、水手、靠海为业的。细心读的话,虽然这三组人对巴比伦的描述各有不同,但他们都非常一致地指出:大城是“一时之间”就倾覆的。“祸哉,这大城……”和“一时之间……”这两点便是这三段哀歌带出的要点。

 

第二段的哀歌,也就是中间那段,是特别长的(11–17上)。这段与前、后段稍有不同。在前、后段中的描述,君王和靠海作业的人都是“看见烧她的烟”而哭泣(9、18),也就是为大城被火烧尽而悲哀(参17:16),但在中间的一段,商人所哀哭的是“没有人再买他们的货物了”(11)。作者讲到这儿,很详细地列出“货物”的清单:从“金、银、宝石……”(12)到“……牛、羊、马、马车,以及奴隶、人口。”(13)一共是二十九项;列述完了,还作一个总结,说:“你所贪爱的果子离开了你,你一切的珍馐美味和华美的物件,都从你那里毁灭,绝对见不到了。”(14)从这个结构可见,全段的核心就在商人这一段,这里涵盖着各样各式的、看来是令人垂涎的、却是瞬间要化为乌有的、奢侈的商品。

 

从这长篇的商品清单可见,巴比伦的倾覆不是因为有钱和做买卖而已,更是因为她穷奢极侈、享乐无度、贪得无厌、不顾人道(17)。如果详细查考这里罗列的货物是从哪里运来的,我们会看到历史背景中的“罗马盛世”(Pax Romana)。那原是个铺设了许多道路和海道的庞大版图,纵横贯通于地中海四周,以致各样货物可以从很多、很远的地方被运送到罗马,去满足奢华的生活。为此而受大苦的是“奴隶、人口”;他们的生命被有钱的人去买卖、残害(13),而“奴隶、人口”直译就是“人的肉体和灵魂”(参中标译本、文理和合本)。

 

今天,在商业发达的富强国家里,有多少人正在受引诱,起贪念、纵情欲、失良知,又有多少人成为他们的受害者?这首哀歌是个警号,在告诉人:大城的奢华要在“一时之间”受审判、变为无有!──我值得为她出卖自己的灵魂、随波逐流吗?

 

 

思想:

以西结书预言推罗的败亡,也用了哀歌的形式来叙述其覆灭的情况(结二十六二十七)。试看两处的经文有何相似的地方。也比较两地所买的货物,是哪个买的更多?

 

我下一次买东西的时候,要不要先想想:这是我需要买的、还是不需要的?这是神所赐予的享受、还是我为了满足情欲而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