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赖建国  

出埃及记16:1-12

 

1 以色列全会众从以琳起行,在出埃及后第二个月十五日到了以琳和西奈中间、汛的旷野。 2 以色列全会众在旷野向摩西、亚伦发怨言, 3 说:「巴不得我们早死在埃及地、耶和华的手下;那时我们坐在肉锅旁边,吃得饱足。你们将我们领出来,到这旷野,是要叫这全会众都饿死啊!」 4 耶和华对摩西说:「我要将粮食从天降给你们。百姓可以出去,每天收每天的分,我好试验他们遵不遵我的法度。 5 到第六天,他们要把所收进来的预备好了,比每天所收的多一倍。」 6 摩西、亚伦对以色列众人说:「到了晚上,你们要知道是耶和华将你们从埃及地领出来的。 7 早晨,你们要看见耶和华的荣耀,因为耶和华听见你们向他所发的怨言了。我们算甚么,你们竟向我们发怨言呢?」 8 摩西又说:「耶和华晚上必给你们肉吃,早晨必给你们食物得饱;因为你们向耶和华发的怨言,他都听见了。我们算甚么,你们的怨言不是向我们发的,乃是向耶和华发的。」 9 摩西对亚伦说:「你告诉以色列全会众说:『你们就近耶和华面前,因为他已经听见你们的怨言了。』」 10 亚伦正对以色列全会众说话的时候,他们向旷野观看,不料,耶和华的荣光在云中显现。 11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12 「我已经听见以色列人的怨言。你告诉他们说:『到黄昏的时候,你们要吃肉,早晨必有食物得饱,你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你们的 神。』」

 

以色列民出埃及之后一个月(2月15日)来到汛的旷野,他们在此向摩西抱怨没有食物。耶和华不但答应他们的呼求,赐下肉来,更赐下他们所不知道的「吗哪」。出16章第一大段(1-12节),则集中在怨言的主题,尤其6-12节,发怨言一共出现了7次,是为本段的钥字。

以色列民出埃及以后,整整四十年行走旷野,他们后来称那是「大而可怕的旷野……干旱无水之地」(申8:15)。然而旷野不是恶灵居住的沙漠,而是属灵的避难所,是灵性品格得炼净的所在。

这也带给后世一个重要的传统,就是灵修神学。新约记载耶稣受洗之后,被圣灵引到旷野四十天,受撒但的试探(太4:1;可1:12;路4:1-2)。保罗在大马士革路上遇见复活的耶稣,然后三年之久在阿拉伯的旷野(加1:17)。

教会历史上不少灵修大师,像沙漠教父及中世纪修道院的修士,都有旷野的经历。他们甘愿脱离文明世界,来到物质条件最贫乏的地区,单单为要亲近神,也被神得着,使灵性得炼净,生命更升华。

然而,旷野也呈现人内心最真实的光景,照出人性的幽暗面。因此,本段叙事中另一个重要母题(motif),就是抱怨。以色列人在旷野因行路艰难,遇事不顺,就抱怨耶和华,攻击摩西。通常出现的模式是:(1)旷野前行(2)遇到难处(3)以民抱怨(4)摩西呼求(5)上主回答(6)摩西顺服(7)事情解决,以色列民继续往前行。

虽然他们经历了十灾与过大海的神迹,但是灵命仍显得十分幼小,对神的信靠不足,甚至怀疑「耶和华是否在我们中间呢?」(出17:7)。然而每次抱怨都得着耶和华正面的回应,使他们得水止干渴,得吗哪充饥肠。

 

思想:(1)人生似旷野,是灵性品格得着淬练的地方,也显出人性的幽暗面。(2)上帝引导人来到旷野,经历神迹,供应所需,为要使人认识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