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文耀博士

彼前1:17-19

 

1:17 你们既称那不偏待人、按各人行为审判人的主为父,就当存敬畏的心度你们在世寄居的日子,
1:18 知道你们得赎,脱去你们祖宗所传流虚妄的行为,不是凭着能坏的金银等物,
1:19 乃是凭着基督的宝血,如同无瑕疵、无玷污的羔羊之血。

 

这段落带出第三个吩咐:“要存着敬畏的心过你们在世寄居的日子。”(1:17)

 

彼得重提收信者是过客、寄居的人。1:1的“寄居”侧重在空间上,收信人分散在本都、加利太、加帕多家及庇推尼等地方。在社会里,他们没有公民的身分和权利,属少数派。这里的“寄居”侧重在时间上,在这段寄居的时候,他们要存敬畏的心过活。寄人篱下的生活虽然不容易,但不表示可以放纵自己。彼得在上文吩咐他们约束思想和私欲,好使自己圣洁,常存盼望。这里,彼得吩咐他们要存着敬畏的心(in fear)度日。彼得提醒收信人,除了神,世上没有任何的人和事可使他们畏惧,正如耶稣说:“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惟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他。”(太10:28)

 

为什么人要存敬畏的心?彼得用了一个条件句子表达:“既然你们称……就当存敬畏的心……”(If you call on... conduct yourselves in fear)。彼得把他的吩咐建立在收信人的自我确认上。使徒从来不勉强人做这些,做那些;我们也不应该用各种手段威逼人。一切都出于甘心情愿及自我身分的认同。既然我们称神为父,便要存敬畏的心度日。为什么?因为父神是那位公平地按各人的行为施行审判的神。人要敬畏神,因知道神是最终的审判者,并且知道他的审判是绝对公平的。基督徒也要面对神的审判!

 

基督徒如何存敬畏的心度日呢?就是要常常提醒自己是一群被救赎的人。彼得要收信人知道(其实他们是知道的),他们已经从“虚妄”、“无用”或“无价值”的行为被救赎出来,不是借着银子或金子等能朽坏的东西,而是借着基督的宝血,如同无瑕疵、无玷污的羊羔的血。

 

基督信仰十分强调“救赎”。可以说,整卷圣经都在述说神的拯救故事。关于“拯救”,圣经用了众多不同的意象(images)表达──方舟、出埃及、献祭、争战、赎价、十字架等。彼前一开始便用了“重生”(1:3)的角度去表述神的拯救。神的拯救有将来的一面,也有现在的一面,并涉及过去。借着基督的宝血,信耶稣的人得以重生,与过去从先祖那里所承袭的虚妄行为一刀两断。地上的父亲和先祖再不是基督徒效法、听从的终极对象。从此以后,耶稣基督的父便是基督徒的天父,既然认定了神是父,我们便要敬虔度日,一举一动都有新生的样式。

 

思想:

我的信仰有否夹杂着与圣经不符的传统价值和行为标准?我是否看重被基督买赎的身分?有什么表现可展示我们对神的敬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