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云开老师

诗篇24篇

 

大卫的诗。

24:1地和其中所充满的,

世界和住在其间的,都属耶和华。

24:2他把地建立在海上,

安定在大水之上。

 

24:3谁能登耶和华的山?

谁能站在他的圣所?

24:4就是手洁心清,不向虚妄,

起誓不怀诡诈的人。

24:5他必蒙耶和华赐福,

又蒙救他的神使他成义。

24:6这是寻求耶和华的族类,

是寻求你面的雅各。 (细拉)

 

24:7众城门哪,你们要抬起头来!

永久的门户,你们要被举起!

那荣耀的王将要进来!

24:8荣耀的王是谁呢?

就是有力有能的耶和华,

在战场上有能的耶和华!

24:9众城门哪,你们要抬起头来!

永久的门户,你们要把头抬起!

那荣耀的王将要进来!

24:10荣耀的王是谁呢?

万军之耶和华,

他是荣耀的王!(细拉)

 

 

24篇是这个交叉平行的结构小集的尾端:

15篇(进殿诗)

    16篇(信心之歌)

        17篇(求助诗)

            18篇(帝王诗)

                    19篇(创造/律法诗)

            20—21篇(帝王诗)

        22篇(求助诗)

    23篇(信心之歌)

24篇(进殿篇)

 

我们预期24篇有对照15篇和19篇的内容,也有对照其他篇章的内容。

24篇不以进殿问题和训诲作开始,破坏了和15篇的平行对称。但我们已经提出过,平行结构讲究的不光是对称(重复或对比),更是变奏、深化和加剧的可能。而且24篇的位置意味着它也肩负着结论和高潮的责任,所以它以创造作开始,肩负着从19篇来的创造主题。连3—5节,本来是对应着15篇的内容(进殿问题,答案,祝福),也加入了19篇的元素:

 

1.  4节以「起誓不怀诡诈」(4b)对应15:2—5的总体要求,但「不向虚妄」(4a)却不单是起誓上的事,而是对耶和华的全人态度,回应着19篇耶和华在创造中的彰显(「荣耀」、「手段」、「言语」、「知识」;19:1—2);

2.  5节按照字面应该这样翻译:「他必蒙耶和华赐福,蒙救他的神赐义。」这固然反映这个小诗集其他篇章里诗人因困迫而投靠耶和华,求耶和华救拔的结果,但也反映19篇诗人在耶和华的创造和律法面前无法自义的意识,因为诗人理解在耶和华面前无法自以为义(19:12—13),他的义只能从耶和华而来。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24篇的三个部分彼此的关连:耶和华创造世界(1—2节),而以临格与他的子民同住为创造的目的和高潮(7—10节),但后者必须在他启示他的子民应如何在他面前行走之后才可发生(3—6节)。

 

正因为耶和华的子民,雅各本身无法自以为义(5—6节),耶和华进入锡安(7—10节)就成为耶和华的族类登上锡安的前提和基础。8节提及耶和华在战场上,但没有指明敌人是谁。从这个小诗集看,耶和华的敌人固然可以说是欺负投靠耶和华的族类的人,但从先知和以色列历史看,以色列也可以是耶和华的敌人。耶和华赐福给以色列,审判她的敌人,把她从敌人手中救拔出来,但同时也洁净以色列的罪孽,赐义给以色列,这是被掳回归后的以色列的深刻体会,而且以色列这种期盼,是延伸到「那日」,到「耶和华的日子」的期盼,24篇也因此而有终末的意义。

 

这样蒙福得义而来到上帝面前的人,耶和华就是他的盘石(诗19:14b),他必不动摇(诗15:5c)。在24篇的表达里,不动摇是指耶和华用权柄把地稳定在大海和洪水之上而言(1—2节),是从创造的叙事出发;但耶和华战胜仇敌,亲临锡安,是从终末的叙事出发(7—10节)。所以在24篇的叙事里,创造和终末连成一线,以色列在两者之间,既要手洁心清来到耶和华面前,也要蒙耶和华拯救和从他那里得义(3—6节),而且在任何攻击或控诉的敌人面前,甚至在大自然的翻腾颠覆底下,仍然厄立不动。这种描绘,是现世的,也是终末的;是个人的,也是宇宙性的,是上帝给所有信徒的屏障。

 

我的祷告:

慈悲的天父,以色列当年要为义却仍然不义,需要从祢那边得义,今天我们虽然不义,却因主基督而有义,是从祢那里而来的义,我们因而有平安。求天父让我们珍惜祢在基督里为我们所作的一切,有基督的义,也效法基督的义。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