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慧儿博士

传8:10—17

 

10 我见恶人埋葬,归入坟墓;又见行正直事的离开圣地,在城中被人忘记。这也是虚空。11 因为断定罪名,不立刻施刑,所以世人满心作恶。12罪人虽然作恶百次,倒享长久的年日。然而我准知道,敬畏上帝的,就是在他面前敬畏的人,终久必得福乐。13 恶人却不得福乐,也不得长久的年日;这年日好像影儿,因他不敬畏上帝。14 世上有一件虚空的事,就是义人所遭遇的,反照恶人所行的;又有恶人所遭遇的,反照义人所行的。我说,这也是虚空。15 我就称赞快乐,原来人在日光之下,莫强如吃喝快乐,因为他在日光之下,上帝赐他一生的年日,要从劳碌中时常享受所得的。16 我专心求智慧,要看世上所做的事。(有昼夜不睡觉不合眼的。)17 我就看明上帝一切的作为,知道人查不出日光之下所做的事;任凭他费多少力寻查,都查不出来,就是智慧人虽想知道,也是查不出来。

 

传8:10—14,是在比较义人与恶人的命运。「恶人得以埋葬」《新》,足以反映是非的颠倒。因为,根据旧约圣经的记载,行恶的人是不得埋葬的;反而行正直事的,在城中被人遗忘。恶人与义人两者命运的悬殊,乃是传道者发出这也是虚空的叹息的原因(10b节)。

 

第11—12a节,是论到公义的姗姗来迟。第11节的罪名,直译是:「恶行」或「坏事」《吕》;全节可以译作:「因为坏事的定案未有迅速执行,所以世人的心充满作坏事的偏向」。不过,在第11—12a节,传道者并未否定上帝的报应;坏事的定案未有迅速执行,正指向:定案总有一天会执行。传道者在第12b—13节,乃就因果报应的传统教义,作出了最清楚的宣告。

 

《现代中文译本》将第12b节全句意译作:「然而我知道,敬畏上帝的人事事亨通」。至于恶人的命运,乃刚刚相反。第13a节的影儿,比喻日子的短暂。恶人的时日必不能长久,因他不敬畏上帝(13b节)总的来说,传道者从来没有否定因果报应。他相信上帝一定会施行报应,只是没有人晓得上帝行事的时间和方式而已。

 

第14a节世上有一件虚空的事有一件,通常用来指个别的例子,而不是一般性的原则。「义人所遭遇的,反如恶人所应得的;而恶人所遭遇的,反如义人所应得的」《思》,这些例外的个案与传道者持守的信念背道而驰,令传道者一再感叹:这也是虚空(14b节)。

 

第15节,是传道者在面对虚空的现实之余所提出的建议,就是:人要把握机会,享受人生。类似第15节要享受人生的呼吁,在传道书一共出现了七次;而每次的语气都比之前的一次强烈。

 

第16—17节是传6:10—8:17整段经文的总结,指出:人是不能够明白上帝的作为的,不过,传道者的意思大概不是说:人绝对不能够明白上帝的作为,因为传道书本身也记载了传道者不少的发现。按第16—17节的上文看来,人不能够明白的,包括恶人义人命运的颠倒以及世上不公平的事(10—15节);按下文来看,人查不出来的,则是上帝对人的爱恨的准则(9:1)。

 

思想:

上帝在世上所作的一切事的前因后果,我们不一定可以看透;求上帝帮助我们学习:在「纵然不明白」的情况下,仍然信靠上帝,敬虔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