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弟兄们随即在夜间打发保罗和西拉往庇哩亚去。二人到了,就进入犹太人的会堂。11这地方的人贤于帖撒罗尼迦的人,甘心领受这道,天天考查圣经,要晓得这道是与不是。12所以他们中间多有相信的,又有希腊尊贵的妇女,男子也不少。13但帖撒罗尼迦的犹太人知道保罗又在庇哩亚传上帝的道,也就往那里去,耸动搅扰众人。14当时弟兄们便打发保罗往海边去,西拉和提摩太仍住在庇哩亚。15送保罗的人带他到了雅典,既领了保罗的命,叫西拉和提摩太速速到他这里来,就回去了。

保罗在夜间离开帖撒罗尼迦,向西南偏西的方向走,来到庇哩亚,是一个到雅典必经之路的城市。保罗的宣教策略是要到那些商业繁荣、人口密集及政治重要的城市,可是,庇哩亚只是一个位于小路的小城,那么保罗为何会到这里传福音呢?因为这里有犹太人的会堂,而有会堂的地方,就有那些敬虔人,即那些对福音开放的外邦人。庇哩亚本是籍籍无名的城市,但那里有一群心灵敞开,领受主道的群众。路加指出「这地方的人贤于帖撒罗尼迦的人,甘心领受这道,天天考查圣经,要晓得这道是与不是」(11节)。「贤于」(εὐγενέστεροι)这个字有「开明」、「高尚」的意思。因此,有译作「这里的人比帖撒罗尼迦的人开明」《和修》《新》《思》(NASB)(NRSV)及「这里的人比在帖撒罗尼迦的高尚」《吕》(KJV)(RSV)(NIV)。

庇哩亚人对新的观念及福音信息持开放的态度,但他们对任何言论亦非囫囵吞枣或是照单全收。他们慎思明辨、天天查考,甘心乐意接受上帝的话语。他们「查考」(ἀνακρίνω)圣经就像一个经过严格训练的律师,详细及详尽的研究,也像一位化验师用X光来透彻检查上帝话语的真实性及可信性。俗语有云:「真金不怕洪炉火」,上帝的话话像精金一样经得起火的考验,真理是越辩越明的。简言之,庇哩亚人结含了接受的心及富有批判性深入研究的态度。

所以他们中间多有相信的,又有希腊尊贵的妇女,男子也不少」(12节)。庇哩亚可说是一块属灵沃土,那里的人对福音开放,听到福音之后,有男有女,多人信主。路加提到有一群希腊的尊贵妇女信主,这可能是指到她们是上流社会人士或是上流人士的妻子。打从使徒行传开始,记载常有妇女信主及她们在教会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参1:14;5:14;8:3、12;9:2)。然而,这个主题在16—18章这个段落里就更为显著(参16:15、40;17:4、12、34;18:2、18、26)。敬虔人及尊贵的妇女成了初期教会有待收割的成熟庄稼。

保罗抓紧庇哩亚人对福音开放的黄金时段,抓紧机会向他们传福音,讲解上帝的话语。宣教学者及研究教会增长的专家探索人对福音的反应,规划了「开放——抗拒」轴线(Receptive—ResistantAxis)[从对福音存敌意(Hostile)、抗拒(Resistance)、冷漠(Indifferent)、有兴趣(Interest)到开放(Receptive)],为要调配资源及安排人手,集中力量向那些对福音开放的群体传福音。有学者更从农耕角度将福音工作分为四个阶段:1.松土阶段(CultivationPhase):焦点侧重人的心田,包括情绪障碍。2.撒种(PlantingPhase):焦点侧重在清除理性上的障碍,包括对基督教的误解及对信仰错误的信息。3.收割阶段(HarvestingPhase):集中在人的意志及对福音的抗拒障碍,决志接受耶稣。3.培植阶段(MultiplyingPhase):培养良好的群体,使新生命成长;这阶段的目标是成长与繁殖。根据专家的研究,最难的阶段是松土阶段。

人愿意思考及乐意接受新观念,通常是在理想与现实差距最大的时候,如遇到病痛、困难、危难等等。他们在这些情况下对故有把持的价值观及信念产生摇动,较愿接受新的信念及价值观。宣教学者常引用二次大战战败的日本,战后初期是对外来信仰较开放的时候,可惜那时基督教会没有差派更多宣教士到日本宣教,收割庄稼。待日本透过商业振兴,取回自信后,那开放的心灵又再次收紧及收窄。基督教会就错过了一次属灵丰收的良机!

思想:想想你是哪个时候信主的呢?若你问一班人他们哪个时候信耶稣的,你会发现绝大部分人都都是在二十五岁以下信主的。中学与大学正值是人生阶段里对信仰最开放及渴慕追求新事物的阶段。基督的教会是否适时调配更多资源及人手去接触这个年龄的群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