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启明牧师

读经:21:17—20上

经文:21:17—26

 

17到了耶路撒冷,弟兄们欢欢喜喜地接待我们。18第二天,保罗同我们去见雅各布;长老们也都在那里。19保罗问了他们安,便将上帝用他传教,在外邦人中间所行之事,一一地述说了。20他们听见,就归荣耀与上帝,对保罗说:「兄台,你看犹太人中信主的有多少万,并且都为律法热心。21他们听见人说,你教训一切在外邦的犹太人离弃摩西,对他们说,不要给孩子行割礼,也不要遵行条规。22众人必听见你来了,这可怎么办呢?23你就照着我们的话行吧!我们这里有四个人,都有愿在身。24你带他们去,与他们一同行洁净的礼,替他们拿出规费,叫他们得以剃头。这样,众人就可知道,先前所听见你的事都是虚的;并可知道,你自己为人,循规蹈矩,遵行律法。25至于信主的外邦人,我们已经写信拟定,叫他们谨忌那祭偶像之物,和血,并勒死的牲畜,与奸淫。」26于是保罗带着那四个人,第二天与他们一同行了洁净的礼,进了殿,报明洁净的日期满足,只等祭司为他们各人献祭。

保罗和他的同工终于抵达耶路撒冷,这是他整个宣教生涯的转折点;这段被称为被困、被囚及被审的旅程涵盖三个主要城市:耶路撒冷(21:17—23:35)、该撒利亚(24:1—26:32)及罗马(27:1—28:31)。这段时期保罗并没有建立教会,更没有讨论神学及教会问题。简言之,这段旅程没有甚么积极显著的果效,但路加却用上五章半的篇幅叙述保罗在耶路撒冷和该撒利亚的事件,及他的自辩言论。那些自辩讲论其中的一个重点乃引述以色列人拒绝保罗所传的福音。

保罗抵达耶路撒冷,第二天立刻拜访雅各布和长老们(18节)。这次拜访是向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汇报外邦宣教的成果,并带来了各地教会支持耶路撒冷教会的捐款。保罗十分着重从外邦各教会收集捐款的事,而且也很小心的处理(参罗5:30—31)。然而,路加只轻轻略过、概略指出保罗将「在外邦人中间所行之事,一一地述说了」(19节下)。按路加在后面记录保罗于腓力斯面前申辩的讲论,腓力斯清楚知道保罗身怀巨款前来拜访耶路撒冷教会的(参24:17)。然而,路加却低调处理这事,这可能跟其后的张力事件,即对律法热心的犹太信徒与外邦基督徒之间的张力有关。保罗带着外邦信徒的捐款支持耶路撒冷教会,确实显出信徒在基督里的合一和相交生活。但犹太信徒公开接受捐赠的行动可能容易被解读为向保罗的亲外邦人立场让步的表现。这正正可能是路加低调处理的原因!

雅各布对保罗的响应和要求,显明犹太信徒和外邦基督之间的张力的严重性;雅各布指出有许多热心律法的犹太人信主,而他们却听闻保罗教导犹太人放弃摩西律法,不用遵守规条,甚至不为孩子行割礼(21节)。这些传闻显然是谣言,因为保罗并没有要求犹太信徒放弃犹太人的文化习俗,他也曾要求过提摩太入乡随俗而施行割礼(参十六3),只要遵守这些

俗例并非是获取救恩的基本要求或得救的先决条件便可。其实,保罗是一位循规蹈矩,遵守律法的犹太基督徒。

这次的情况跟八年前的耶路撒冷会议刚好相反(参15章),耶路撒冷会议是提醒外邦信徒体恤犹太信徒,免犯某些犹太人的规矩习俗(25节),这次的重点是牵涉犹太信徒应做的事,即尊重摩西的律法规条和犹太人的文化习俗。保罗谦卑接受雅各布的提议,跟四位许愿在身的犹太弟兄一样,剃头行洁净之礼,并替他们付钱(23—24节),表示他是循规蹈矩,遵守律法。这些弟兄许了拿细耳人的愿,这包括戒酒三十天,期间是留长头发不剃,在圣殿的院子里渡过。过了许愿的日子就献公羊为赎愆祭、献公绵羊作平安祭,并献无酵调油的细面饼和无酵薄饼为素祭和奠祭。最后把头发当作祭品,放在坛上烧掉(参民6:14—15)。整个过程确实颇长及颇破费的事。

雅各布的要求和保罗的顺服,表现出他们都懂得以大局为重,追求和睦,消除犹太信徒与外邦基督徒之间在文化、礼仪及传统上的张力。保罗接受雅各布的提议,循规蹈矩,遵守律法,他这样作并没有牺牲教义及道德上的原则,只是在习俗上让步,他的灵活迁就实在值得我们效法。

思想:我们是否像保罗敏锐教会的传统习俗,并以大局为重及教会和谐的前题下,甘愿放下某些与真理无关的坚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