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家铿博士     

经文:路加福音15:11—32

 

11耶稣又说「一个人有两个儿子。12小儿子对父亲说『父亲请你把我应得的家业分给我。』他父亲就把产业分给他们。13过了不多几日,小儿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来,往远方去了。在那里任意放荡,浪费资财。14既耗尽了一切所有的,又遇着那地方大遭饥荒,就穷苦起来。15于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个人;那人打发他到田里去放猪。16他恨不得拿猪所吃的豆荚充饥,也没有人给他。17他醒悟过来,就说:『我父亲有多少的雇工,口粮有余,我倒在这里饿死吗?18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向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19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把我当作一个雇工吧!』20于是起来,往他父亲那里去。相离还远,他父亲看见,就动了慈心,跑去抱着他的颈项,连连与他亲嘴。21儿子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22父亲却吩咐仆人说:『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来给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头上;把鞋穿在他脚上;23把那肥牛犊牵来宰了,我们可以吃喝快乐;24因为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他们就快乐起来。25那时,大儿子正在田里。他回来,离家不远,听见作乐跳舞的声音,26便叫过一个仆人来,问是什么事。27仆人说:『你兄弟来了;你父亲因为得他无灾无病地回来,把肥牛犊宰了。』28大儿子却生气,不肯进去;他父亲就出来劝他。29他对父亲说:『我服侍你这多年,从来没有违背过你的命,你并没有给我一只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乐。30但你这个儿子和娼妓吞尽了你的产业,他一来了,你倒为他宰了肥牛犊。』31父亲对他说:『儿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32只是你这个兄弟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

 

路加福音15章基本上是由失羊、失钱、与浪子三个比喻组成。这三个比喻是针对法利赛人与文士讲的(15:1),他们认为属灵的身分是在于与罪人划清界线。所以,三个比喻都指出罪人悔改是何等宝贵。头两个比喻无论在结构与表达手法上均非常相似。主题同样是失落与寻见,就是有一个人不顾一切的去寻找失落了的东西,找回后欢喜的邀请身边的人分享欢乐(15:7、10)。这么清楚的信息,为什么要讲第三次?

 

显然,浪子的比喻也有失落与寻回的主题,并以父亲对大儿子的邀请作结(15:32),并没有交代大儿子的回应。但有一处跟前两个比喻很不同,故事中缺少了那个放下一切去寻找失落者的人。如果三个比喻要表达相同的信息,这点不同就立竿见影。这或许会叫我们困惑,但犹太人马上就知道,大儿子有责任去寻找,因为在犹太传统中,大儿子是兄弟的看守者(创4:9)。但从大儿子对父亲的投诉来看(15:29),他似乎并不看自己为一个地位尊贵的长子,反而像雇工一样与雇主斤斤计较,希望从雇主身上得到报酬。最讽刺的是,成为雇工的小儿子与父亲和好后重得儿子的名分(15:17—24),反而那个常在父亲身边、承受父业的大儿子,却失去了儿子的身分,自贬为仆人!

 

大儿子或许是混淆了自己的身分,将自己的价值定位于自己所做的事上,只看到自己的工作、报酬待遇,甚至可以说,他也只着眼于父亲的财产,并不是真心去服侍父亲。这正正是福音书描述法利赛人与犹太领袖的写照,他们本有牧养上帝选民的尊贵身分,可惜却将信仰等同规条丶传统。这样做,一方面将繁重的规距加在人身上,甚至复杂到自己也不能完全遵守;另一方面,他们这种做法也吊诡地将全人的信仰,简化到只剩下一堆规矩,以此去为自己定位,亦以此去衡量其他人的价值。这种简化了的信仰慢慢叫人只以一个人所做的事去决定其身分价值。主耶稣在世上的时候必定是常常见到这种情况,因此严严的嘱咐信徒不可学习他们(太23:2—7)。

 

思想:

今天我们亦容易将活泼的信仰简化为一堆责任、一堆规矩彷佛做某些事、说某些话便算是敬虔。如法利赛人一样将信仰过简化,以至成为一种僵的生活模式。举例说,若果我们将信仰化为只有大使命与传福音两大元素(两样本身都是十分好的事),慢慢地信徒可能只会着眼于教会的恒常出席人数、增长,常将增长策略、增长模式挂在口边,一味讲事工、讲动员力,忽略了信仰的其他元素──信徒关系、关顾、建立生命等等。更有甚者,是以探访、出队为量度敬虔的标准,以之衡量谁是出众的信徒。到最后,或许就有人会有大儿子相似的身问题,一方面以自己恒常出队自居,另一方面却埋怨甚至轻视其他不像自己热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