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启明牧师

经文:路得记3:8—13

 

8到了夜半,那人忽然惊醒,翻过身来,不料有女子躺在他的脚下。9他就说:「你是谁?」回答说:「我是你的婢女路得。求你用你的衣襟遮盖我,因为你是我一个至近的亲属。」10波阿斯说:「女儿啊,愿你蒙耶和华赐福。你末后的恩比先前更大;因为少年人无论贫富,你都没有跟从。11女儿啊,现在不要惧怕,凡你所说的,我必照着行;我本城的人都知道你是个贤德的女子。12我实在是你一个至近的亲属,只是还有一个人比我更近。13你今夜在这里住宿,明早他若肯为你尽亲属的本分,就由他吧!倘若不肯,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我必为你尽了本分,你只管躺到天亮。」

 

路得说明来意,表白心声后,波阿斯一方面正面回应了路得的要求,令紧张的气氛得以缓和,让读者松了一口气,知道路得所作的事奏效、拿俄米的计划可以顺利完成,读者可期待下一步的进展。但波阿斯随后回复说:「我实在是你一个至近的亲属,只是还有一个人比我更近」(12节),这句话将故事带到另一个需要攀越的障碍、令故事发展引进另一个未知结局的高潮。读者随着这句话心里焦虑起来,猜想着:「波阿斯会否失去路得呢?」

 

原来波阿斯没有采取主动的原因是还有一个比他更近的亲属。先前拿俄米曾埋怨空空的回来,没有人帮助(1:21),现在还多了一位帮手,岂不是多么讽刺的转折吗?读者心中必起了一些问题:难道一个小小的伯利恒,人口也不太多,拿俄米为何不知道有另一个更近亲属的存在?她为何不差路得先去找那位亲属呢?这些问题都不能从故事中找到确实的答案。惟一较合理的推测是:拿俄米决定先去找波阿斯是认为他是一位格外正直仁慈的亲属(3:2),不会嫌弃路得的摩押背景而待她(2章)。

 

波阿斯说明自己非最近的亲属前,先赞赏路得是一位「贤德的女子」(11下)。叙事者采用极巧妙的文学技巧,将这段夜半到天快亮时段(8—13节),即路得和波阿斯对话的重点,聚焦在波阿斯赞赏路得这段话里(10—11节)。不单只波阿斯,连全城的人都知道她是个贤德的女子(参箴30:10)。「贤德」(cha'yil)这个字在路得记里首先用来介绍波阿斯是个大财主(2:1),另一次是祝福路得在以法他得亨通、昌盛《思》或显才德《吕》(4:11),第二次出现在波阿斯对路得的赞赏,称她是一位品德高尚,一位梦寐以求的理想夫人。

 

路得品德高尚在那里显明呢?波阿斯赞赏她说:「少年人无论贫富,你都没有跟从」(10下)。路得择偶的条件不在乎年纪或财富,她的抉择不是只为了自己的幸福,而是为了婆婆,为了以利米勒的家,为了她已故的丈夫。《现代中文译本》译得更加传神,你从前对婆婆忠诚,现在你对已故丈夫的家族更忠诚。你大可以去找个年轻人,不管他有钱没钱,你却没有这样做。路得将忠诚凌驾于个人的幸福,甚至爱情之上。

 

波阿斯欣赏及敬佩路得的忠诚及高尚的品格;他要保护他们两者的声誉,恐怕在这欢庆丰收的晚上被别人看到路得,就会误以为她是来到打谷场服务恩客的妓女。再且,半夜城门已经关闭,不能内进。因此,波阿斯鼓励路得继续留宿,直到天亮才离去(13节)。叙事者非常小心他的用字,他选用「住宿」(luwn)这个不带性含意的字;这个字亦是路得之前向拿俄米应许她在哪里住宿,她就在那里住宿的同一个字(1:16)。因此,那天晚上并没有任何不道德的交易,整件事都是清白纯真的,彰显两人都是品格高尚,敬畏耶和华的人。

 

思想:一位外邦女子归向了耶和华上帝,在道德败落的士师时代生活表现仍能保持里外一致,被众人承认是一位品德高尚的女人。让我们以路得及波阿斯为榜样,同时接受保罗的劝勉,在这弯曲悖谬的世代,一同作上帝无瑕疵的儿女(参腓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