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剑丽博士

经文:但以理书6:1—9

 

1大流士随心所愿,立一百二十个总督,治理通国。2又在他们以上立总长三人(但以理在其中),使总督在他们三人面前回复事务,免得王受亏损。3因这但以理有美好的灵性,所以显然超乎其余的总长和总督,王又想立他治理通国。

4那时,总长和总督寻找但以理误国的把柄,为要参他;只是找不着他的错误过失,因他忠心办事,毫无错误过失。5那些人便说:「我们要找参这但以理的把柄,除非在他上帝的律法中就寻不着。」

6于是,总长和总督纷纷聚集来见王,说:「愿大流士王万岁!7国中的总长、钦差、总督、谋士和巡抚彼此商议,要立一条坚定的禁令,三十日内,不拘何人,若在王以外,或向神或向人求甚么,就必扔在狮子坑中。8王啊,现在求你立这禁令,加盖玉玺,使禁令决不更改;照米底亚和波斯人的例是不可更改的。」9于是大流士王立这禁令,加盖玉玺。

 

進入但以理書6章,我們發現但以理仍然身處巴比倫城內,也仍然在宮廷內身居要職;不過,桃花依舊,人面全非,波斯帝國已經取代了巴比倫。第5章出現過的伯沙撒被殺,國權落在瑪代人大流士之手。(但5:30—31)

 

第6章一開始就交代了當時的背景:「大流士隨心所願,立了一百二十個總督,治理全國。」(但6:1)大流士是波斯皇室的名字(也有學者認為是一個名銜),其中較著名的有大流士一世(主前522—486年),他治下建立起一個管治架構,由二十位總督治理整個帝國,成就了波斯盛世。但以理書第六章的這位大流士是巴比倫的王,在他之上是波斯王塞魯士(但1:21,6:28,10:1)。大流士採取權力下放及分散的策略,除了立一百二十個總督治理通國,又立了三位總長監督總督的工作。(但6:2)但以理本已位列三位總長之一,而王有意再進一步提拔這個當時已年邁的猶太人。

 

聖經作者特意說明,但以理的出色表現是來自他美好的靈性。灵命与才干或工作能力有必然的关系吗?现象上我们不一定同意。惟作為智慧文學的但以理書,一再強調智慧人就是敬畏上帝、信靠上帝的人,因為上帝就是智慧的源頭。但以理的生命正是一個典範,他與上帝的關係親密無間,有美好的靈性,他的才幹能力均是從上帝而來。

 

帶著被擄者的身份,竟在宮廷中飛黃騰達,但以理招來了其他總長、總督的妒恨。總長和總督們密謀把但以理從高位扯下來,卻發現他在工作和生活上都無可指責。他們只好為但以理度身訂造一個過失。選擇從他的信仰入手,因為他們清楚但以理對上帝的敬畏,看出他寧願得罪王也不願得罪上帝。

 

大流士不虞有詐,答允了一眾總長、總督的呈請,頒下禁令,而且「加蓋玉璽……照瑪代和波斯人的例,不可更改。」(但6:8—9)加蓋玉璽,意味著禁令具法律效力且即時生效。按瑪代、波斯之例是不可以更改的。(但6:12、15;另參斯1:19,8:8)。

 

思想:智慧乃來自對上帝的敬畏,這是智慧文學的重要主題之一。但以理在宮廷的崗位上表現出眾,聖經作者特意說明這是因為他有美好的靈性。有才幹有能力實是美事,職場上表現優秀也不失為好見證,與靈性美好並不對立。惟值得警惕的是,成就與靈命,哪一樣才是你生命的重心?今日為了追求成就,你是否寧願犧牲與上帝親近的時間,暫且擱下追求成長的努力? 孰本孰末,原不難分辨,但在忙碌打拼之時,卻容易模糊了界線。讓我們不忘記「以別神代替耶和華的,他們的愁苦必加增。」(詩16:4)

 

但以理的才幹和能力肯定是來自上帝,他對王的忠誠更源自他對上帝的忠心。「因他忠心辦事,毫無錯誤過失。」但以理在他的岗位上投放百份之百的忠心,他的榜样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不為討人的喜歡,而是清楚知道自己事奉的對象是誰。(西3:22—24)无论身处在任何环境下,敬畏与忠心,永远是基督徒当努力持守的生命质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