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仕楷

马太福音9:35—38 

35耶稣走遍各城各乡、在会堂里教训人、宣讲天国的福音、又医治各样的病症。36他看见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37于是对门徒说、要收的庄稼多、作工的人少.38所以你们当求庄稼的主、打发工人出去、收他的庄稼。

这段经文回应着在4:23的内容,再次以综览方式描述耶稣基督传道的事工。在第一次的描述之后,我们看到很多人聚集到耶稣那里,于是耶稣就在山上教导他们。

在36节,马太以两个分词描述耶稣所看到的人的状况:首先,他们是「困苦」的,这字在新约之中只出现了四次,其中三次都是在福音书之中,描述那想求耶稣帮助的人不想「劳动」,以表示那些行动是不必要的,并且表达出当时的人生命之中的无奈,努力而没有果效;其次,他们是「流离」的,新译本翻译为「无依」,吕振中译本翻译为「沮丧」,可能带有被掉下以致没有盼望的意思。这不单是当时的人在历史处境之中的状况,现代人同样也在很多不必要的劳动之中,却找不到盼望。

除了两个分词,马太也以比喻描述他们是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在2005年,土耳其盖瓦什的牧羊人,吃早餐时忽略了到处走的羊,先是一只跌落山崖,结果跟着走的千多只羊同样地跌下山崖,酿成四百多只羊死亡。[1]这段新闻清楚地反映羊没有牧人的境况,人如果没有福音,也是在这样的境况之中,盲目地跟随潮流,走向灭亡之路。

耶稣基督对他们的回应,是怜悯他们。在新约之中,耶稣基督是唯一的怜悯的主词,而且这动词并不单单停留在感性上,而是有行动的。耶稣在这里的行动,是他对门徒发出的挑战,表示门徒需要代表着耶稣基督,将祂怜悯的行动,带到需要牧养的人群之中。

但我们很多人的回应,只是停留在看,或者是在心中有一点感动,或是发表一些对这个世界的需要的意见。而耶稣基督所要的,却是我们主动地求那庄稼的主、打发工人出去。

思想:羊需要牧人,庄稼要有工人出去收割。我们是否愿意参与这福音的使命呢?

 

[1]http://news.bbc.co.uk/2/hi/europe/4665511.s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