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启明牧师

经文:以斯帖记4:1—8

1末底改知道所发生的这一切事,就撕裂衣服,披麻蒙灰,在城中行走,痛哭哀号。2他到了朝门前就停住脚步,因为穿麻衣的不可进朝门。

3王的谕旨和敕令所到的各省各处,犹太人都极其悲哀,禁食哭泣哀号,许多人躺在麻布和炉灰中。4以斯帖王后的宫女和太监来把这事告诉以斯帖,她非常忧愁,就送衣服给末底改穿,要他脱下身上的麻衣,他却不肯接受。5以斯帖把王所派伺候她的一个太监哈他革召来,吩咐他去见末底改,要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何如此。6于是哈他革出来,到朝门前的广场见末底改。7末底改把自己遭遇的一切,以及哈曼为灭绝犹太人答应捐入王库的银数都告诉了他;8又把那传遍书珊、要灭绝犹太人的谕旨抄本交给哈他革,要他给以斯帖看,并向她说明,嘱咐她去晋见王,向王恳求,为本族的人在王面前请命。

 

    王的谕令一出,书珊城的犹太百姓惊惶失措;王宫内相对的平静安稳与宫外的惊恐困惑确有天渊之别。这两幅强烈对比的景象延伸到两个人身上,那就是宫内的以斯帖和宫外的末底改。第四章的情节围绕在以斯帖和末底改之间的来回对话。

    以斯帖在宫内过着相对平静的生活,对宫外的环境所知道的甚少。然而,她也有些近身的宫女和太监作她的耳目。她从太监口中得悉叔父末底改「撕裂衣服,披麻蒙灰,在城中行走,痛哭哀号」(1下节),就心知不妙,一定是有严重的事情将要发生或甚至已经发生了。这种极其悲痛的表现对书珊城及犹太人并不陌生,因为他们听到波斯大军在撒拉米(Salamis)被希腊打败时也是撕裂衣服,呼天抢地的表达极其的哀痛。以斯帖听到末底改的表现,就「非常难过、辗转不安」《吕》。那时以斯帖仍未知道事态的严重程度,因为她一直都不知道王颁布的命令,因此她最自然的回应就是吩咐太监送衣服给末底改去取代麻衣,因为身穿麻衣的人根本没有可能靠近宫门,更遑论入殿见王后。

    当以斯帖得知末底改拒绝接受衣服的消息,她必定感到事情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一个人不寝不食、不言不语、不笑不欢,更不肯受安慰,必定是落在极度悲伤的景况中。以斯帖于是再次差派自己最信任的太监哈他革直接去从末底改口中问个究竟。末底改这时就巨细无遗的讲述哈曼要灭绝犹太人的阴谋和王鲁莽不负责任的谕令(7节)。末底改更将王的谕旨给以斯帖看,并透过哈他革向她详细报告灭族谕旨的渊源及他和哈曼过去的关系,所引致这不成比例的灾难的来龙去脉(参8上节)。末底改深知只有以斯帖才能帮助犹太人脱离这灭族的厄运,因此他托哈他革传话,要求「她去晋见王,向王恳求,为本族的人在王面前请命」(8下节)。

    末底改的悲哀行动及与以斯帖的来回对话,凸显了事态的严重与迫切。或许读者质疑这场灾祸的责任属谁?末底改是否需要为这场灾难负责呢?若当初他不去激怒哈曼,灾祸是否就不会发生?抑或灾难始终都会发生,而末底改只是仇视犹太人情绪临爆点的催化剂而已?这确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但作者却在这问题上缄默不语、没有责备末底改,也没有将责任归咎于他。简言之,作者只叙述事情的来龙去脉,并没有对这场灾难的责任属谁,而作出任何评价。读者不宜过份解读、演绎,只要存心忍耐,学习接受未有答案的问题。

 

思想:

任何事故必有前因后果,也涉及连串的人和事。受牵涉的人都应各自省察自己,恰当地承担责任,但也不宜过份内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