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启明牧师

经文:以斯帖记5:1—8

1第三日,以斯帖穿上朝服,站立在王宫的内院,对着王宫。王在殿里坐在宝座上,对着殿的门。2王见以斯帖王后站在院内,她在王的眼中得恩宠,王向她伸出手中的金杖。以斯帖往前去摸杖头。3王对她说:「以斯帖王后啊,你要什么?无论你求什么,就是国的一半也必赐给你。」4以斯帖说:「王若以为好,请王带着哈曼今日赴我为王预备的宴席。」5王说:「叫哈曼速速照以斯帖的话去做。」于是王带着哈曼赴以斯帖所预备的宴席。6在宴席喝酒的时候,王又对以斯帖说:「你要什么,必赐给你;无论你求什么,就是国的一半也必给你。」7以斯帖回答说:「我所要的、我所求的,嗯......8我若在王眼前蒙恩,王若愿意赐我所要的,准我所求的,就请王和哈曼再赴我为你们预备的宴席。明日我必照王的话去做。」

 

    第四章就在悬疑未决的紧张气氛中结束。第5章的剧情是叙述以斯帖如何破坏哈曼的计划,但直至第五章结束时,我们仍然未知道事情是否能得到圆满解决。事实就是这样,每个人对自己所作的决定,都未必能得到如愿以偿的结果。照样,以斯帖决定冒生命的危险去觐见王,她那时也不知结果将会是怎样。可是,最重要的是以斯帖愿意主动行出了第一步。这一幕有两个场景:第一个是在王宫的内院(1—4节),第二个是以斯帖的宴席(5—8节)。

    以斯帖穿上朝服,打扮得妩媚动人,就趁亚哈随鲁王上朝的时候去见他。若非趁王在宫中,她这样擅闯王宫,必会被宝座后面手持斧头的侍臣捉拿。她必需找到合适的角度,进入王的视线范围,让王可以看到她站在殿门前。当以斯帖觐见王的时候,她无法得知王当时在做什么,王是否忙于政务?是否有其他妃嫔在他身边?是否有政要正在与他议政?王当天的心情如何等等?以斯帖只是主动寻找适切的位置,使王在宝座上可以看见她站在院中。

    王出乎意料地伸出手中的金杖,让以斯帖触模;触摸金杖是象征接受王并感谢王施恩惠。王知道以斯帖未经传召就进宫觐见,必定有事相求或相告。由于以斯帖曾通风报信,救过王脱离刺杀的危机(参2:21—23),可能王以为以斯帖又听到另一个威胁王性命的阴谋,特要前来相告。王为要让王后以斯帖安心,大方地展现一国之君的风范,就愿意赐给她一半的江山(3下、6下节)。我们不必照字面来了解,因为这句话几乎成为古代王室的惯用语,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新约时期的希律王安提帕身上(参可6:22—23)。

    以斯帖没有立刻将哈曼的阴谋和盘托出,她反而邀请王和哈曼来赴她的宴席。这里正显示出以斯帖的智慧,因为在满朝文武百官面前抒发内心的感受并非适当的时机,在较轻松和非正式的场合提出要求,才是最适当的时机。于是,以斯帖邀请王和哈曼一齐赴宴,而哈曼对被邀请一事也不会有任何戒心,因为他刚被提升,成为与王平起平坐的心腹(3:10、15),同被邀请也颇为合乎情理。

    王在宴席里喝得心情畅快,又再次答允给予以斯帖任何要求的事物。此时此际应是时候向王提出要求吧!可是,以斯帖却欲言又止。《和修本》的翻译,最能捉摸到对话中欲言又止的神韵。「以斯帖回答说:『我所要的、我所求的,嗯......。』」(7节)以斯帖没有立刻提出要求,反而邀请王和哈曼再赴另一场宴席。这是否因为她害怕,无法作出决定?是她认为时机未够成熟,要让哈曼错误的自信心膨胀,待他冷不提防时,才暴露他的真相?抑或以斯帖仍未确定王的应允是否真心真意,要等王答允再赴宴席才能确实?她这样拖延,难道不怕这位喜怒无常的王可能心情有变而改变初衷吗?

    我们对以上的种种问题只能臆测,却无法知道真正的原因。以斯帖拖延的策略可能是经过三天三夜禁食祷告,而从神那里得来的智慧,待时机成熟时才揭露哈曼的阴谋和自己的犹太人身分。

 

思想:

雅各提醒我们说:「你们中间缺少智慧的,该求那厚赐与众人又不斥责人的神,神必赐给他」(15)。求主给我们智慧,像以斯帖一样,在成熟的时机说合宜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