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伟迦牧师

经文:彼得前书1:17

 

17既然你们称那不偏待人、按各人行为审判人的主为父,就当存敬畏的心,度你们在世寄居的日子。

 

如果你呼叫父亲,就是那位不偏待人的

审判是按各人所作的工

故你们应好好行在惧怕中,在我们寄居的时期中 (作者的翻译)

 

如果昨天做运动的比喻使我们有所觉醒的话,那么我们就得明白今天这节经文的精华是什么。或是说,这句经文叫我们有新的体会,使这信息提醒我们如何在寄居中得着智慧,为主作该作的事,就是以活出圣洁子民、从属于上主的身份去呼叫父亲。

 

在经文开首,用了一个条件句式 (conditional clause) 去表达,去说明呼叫父亲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是说明一种独特的关系,一种只<从属>于上主的关系,而这个<从属>,就要放下以往自满自足的宗教经验和行为,以一个新生命、新模式,学习如何真正成为父亲的子女,有新的身份去活出使父亲有满足心怀的生命。

 

但是经文的接续使我们满心奇怪,就是将父亲的角色突然和审判的主连在一起。我们满以为新的身份、从属于父亲是一个关系上的接连,谁知道这更与审判我们所做的或所没有做的绑缚在一起。对于后现代的人来说,我们是难以理解的,我们会以为关系胜过一切,有关系就可以包容一切、明白一切,甚至放纵一切,那知这位父亲却是不偏待人的,每人都要因着自己的工换来上主的审判。从属关系在上主的眼中,除了是一个身份和关系外,更是怀这尊贵身份之人的见证和实质的表现。

 

如果我们根据使徒行传10:34的讲法,神是不偏待人προσωπολήμπτης的时候,就知道神的包容是何其浩大,如彼得在使徒行传第10章的经验,连那个外邦人(敬畏神的人— God fearer)的得救也是上主直接的呼召和恩待,那么福音的门从此就开启于外邦人的群体中,这岂不是要神子民放下以往的宗教情操和认知,走进神国度的丰盛中,好叫世人去赞扬上主的包容和仁慈?故此将“父”和“不偏待人的审判”连在一起,就是要说明上主的包容是超越一切的,作<从属>于上主的门徒,所要见证的就是为此,要持守的也是为此。

 

而要被审判的岂不就是那些故步自封、甘落俗套、不愿更新改变的宗教领袖,及狠心将外邦信徒摒弃于福音门外的犹太基督徒领袖吗?

 

 

思想:

牧会多年,犹记得对自己最大的试探,就是以为羊只在教会之内,好好栽培、与他们同行就是人生该做的事,谁知上主不断的挑战自己,有其它的羊在圈外,就使我俯伏于主前,并真实的发现祂真的不偏待人,让我体会有圈外羊的真实和超越自己想法的宝贵(尤其是在香港艰难不容易的日子,更是要去叫人如何去体会福音的大能)。

 

而那些在圈内的羊,有时候,只有上主亲自所作的才能叫他们成长,超出自己可以的考量和想象,最终发现,祂才是真正的父,是不偏待人的,只是我不肯领受罢了,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