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启明牧师

读经:15:37—40

经文:15:36—41

 

36过了些日子,保罗对巴拿巴说:「我们可以回到从前宣传主道的各城,看望弟兄们景况如何。」37巴拿巴有意要带称呼马可的约翰同去;38但保罗因为马可从前在旁非利亚离开他们,不和他们同去做工,就以为不可带他去。39于是二人起了争论,甚至彼此分开。巴拿巴带着马可,坐船往居比路去;40保罗拣选了西拉,也出去,蒙弟兄们把他交于主的恩中。41他就走遍叙利亚、基利家,坚固众教会。

 

耶路撒冷会议之后,保罗与巴拿巴就带着谕令回到安提阿汇报信徒,并用许多的话劝勉坚固信徒。随后,他们就开始第二次的宣教旅程。路加没有避讳,直言保罗与巴拿巴就应否再次让马可加入一事而大起争论。这两位属灵领袖,正如在路司得时向农民说:「我们也是人」(参14:15),他们都有意见不合的时候。

这次争论是一次非常剧烈的意见分歧,这可从路加的选词用字得悉。「争论」(παροξυσμός)(39节上)这字在新约圣经只出现两次,一次用作积极方面,表达爱心受到「激发」(参来10:24),另一次在这里带有消极的含意,有「各持己见、各不相让」的意思。这字是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情绪高涨、声浪澎湃、面红耳热,甚至变得面形扭曲。因此,这次的意见不合、各持己见乃是非常剧烈的争执!

究竟这次争论原因为何?表面看来保罗似乎有点小题大做,因此有释经学者怀疑可能内里有更深层的原因,即是保罗对巴拿巴与外邦人同吃喝的事上举棋不定,以致怒气仍未得到完全的平息(参加2:11—14)。是否有这个原因,那就不可而知。但路加清楚指出「保罗因为马可从前在旁非利亚离开他们,不和他们同去做工,就以为不可带他去。」(38节)。可是,巴拿巴认为应该给马可有第二次的机会。

此事谁是谁非,难以定断。有认为巴拿巴用人唯亲,因为马可是他的表弟(参西4:10);有认为保罗不近人情,不容中途变节的逃兵,再次误了天国大业。因此,有人认为路加往后单记载保罗的宣教旅程,证明他在此事上默认了保罗的决定是正确的。这观点似乎超越了经文的意思,因为路加只叙述事件的发生,对双方谁是谁非,却没有片言只语。然而,路加只记载保罗的宣教旅程,是与他书写使徒行传的目的有密切的关系;他要让读者知道福音传到外邦,更传到当时所认识的地极。

这次争论确实不是愉快的事,但最终仍看到圆满的结局。第一,本来是一队的宣教队伍,现在分为两队,巴拿巴和马可坐船往家乡居比路去,探访第一次宣教旅程的教会﹔而保罗则与西拉携手组成另一队宣教队伍,向外邦人传福音。两队都蒙安提阿教会的「弟兄们把他交于主的恩中」(40节下)。第二,此事发生后约十年,保罗提到马可在福音的工作及宣教的事业上,是一位合用的同工,且成了保罗的安慰(参西4:10—11;门24;提后4:11)。保罗与巴拿巴亦无嫌隙,这可从他论及传福音的可靠福音养生时,提及巴拿巴与他同得相同的权利的事上得悉(参林前9:6)。

 

思想:事奉团队中有不同类型及性格倾向的领袖,有像巴拿巴的先考虑个人的好处,也有像保罗的以使命为重,着眼整体的事工。孰事孰非,是自古以来的难题,各人的判断总有其盲点与限制,重要的是意见虽有分歧,也不应伤害了彼此的关系。求主赐给我们一个宽宏大量的心胸,接纳不同的意见,更接纳人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