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吕焯安牧师

伯2:11—3:26

钥节:「受患难的人,为何有光赐给他呢?心中愁苦的人,为何有生命赐给他呢?」(伯3:20)

 

(2)

11约伯的三个朋友-─提幔人以利法、书亚人比勒达、拿玛人琐法-─听说有这一切的灾祸临到他身上,各人就从本处约会同来,为他悲伤,安慰他。

12他们远远地举目观看,认不出他来,就放声大哭。各人撕裂外袍,把尘土向天扬起来,落在自己的头上。

13他们就同他七天七夜坐在地上,一个人也不向他说句话,因为他极其痛苦。

(3)

1此后,约伯开口咒诅自己的生日,

2说:3愿我生的那日和说怀了男胎的那夜都灭没。

4愿那日变为黑暗;愿上帝不从上面寻找它;愿亮光不照于其上。

5愿黑暗和死荫索取那日;愿密云停在其上;愿日蚀恐吓它。

6愿那夜被幽暗夺取,不在年中的日子同乐,也不入月中的数目。

7愿那夜没有生育,其间也没有欢乐的声音。

8愿那咒诅日子且能惹动鳄鱼的咒诅那夜。

9愿那夜黎明的星宿变为黑暗,盼亮却不亮,也不见早晨的光线;

10因没有把怀我胎的门关闭,也没有将患难对我的眼隐藏。

11我为何不出母胎而死?为何不出母腹绝气?

12为何有膝接收我?为何有奶哺养我?

13不然,我就早已躺卧安睡,

14和地上为自己重造荒邱的君王、谋士,

15或与有金子、将银子装满了房屋的王子一同安息;

16或像隐而未现、不到期而落的胎,归于无有,如同未见光的婴孩。

17在那里恶人止息搅扰,困乏人得享安息,

18被囚的人同得安逸,不听见督工的声音。

19大小都在那里;奴仆脱离主人的辖制。

20受患难的人为何有光赐给他呢?心中愁苦的人为何有生命赐给他呢?

21他们切望死,却不得死;求死,胜于求隐藏的珍宝。

22他们寻见坟墓就快乐,极其欢喜。

23人的道路既然遮隐,上帝又把他四面围困,为何有光赐给他呢?

24我未曾吃饭就发出叹息;我唉哼的声音涌出如水。

25因我所恐惧的临到我身,我所惧怕的迎我而来。

26我不得安逸,不得平静,也不得安息,却有患难来到。

 

在极度痛苦和孤独无助的境况中,三位好友和以利户到访。他们看见约伯的情况,一时间也无法接受。七日七夜,只能无言(2:11—13)。然而,他们的到访,和无言的表现,也确实诱发了约伯的情绪。所以,约伯再无法按捺里面的郁结,于是开口咒诅自己的生日。也开启了本书诗体的部分,是一篇约伯咒诅自己生日的独白;它跟另一篇的独白相对,就是在约伯与三个朋友的对话之后的那篇(29—31章),特别是31章,因为在这章里,约伯再次咒诅自己。这两篇的独白包含约伯与三个朋友三回合的对话,使这部分成为统一的部分。诗体部分一直到42:6,才又再以叙事体结束全书。  

 

明显地,时间的过去并没有减轻约伯的痛苦;反之更加深了他的痛苦。在第2章,约伯的说话表现出他的自我约束和顺服于上帝的主权。现在却变得愤怨和不安,充满情绪的宣泄。在这章里,约伯表达他情愿离世,也不愿再受这无理的苦。

 

约伯情愿他未曾生于世上(3:1—10),约伯似乎是以怀胎之时为他存在的开始(3:3)。约伯希望用多种方式去表达他为其生于世上而感到遗憾。明显地,他所以有这样的愿望,是因为无法理解他与神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或是说他在宇宙中的位置是怎样的。关乎创造的秩序,约伯有许许多多的问题。他似乎认识到,要了解自己与神的关系及在创造中的位置,必须从认识和了解创造开始。在澄清约伯的各等关系时,以利户和神都谈论许多关乎神的创造,这正好显明为何创造的主旨,在约伯记是如此普遍。对创造的了解,确实有助于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与及对我们与神的关系有一正确的了解(创1—2章)。

 

约伯情愿他出生时就死去(3:11—19),约伯认为另一可接受的情况,就是他仍出生,但却难产,在出生之时就死去了,一切在过去日子中的喜乐,都不能补偿今时所经受的苦。对他而言,死亡所带来的安息较活在苦难中为佳。

 

约伯情愿他马上就死去(3:20—26),约伯所经受的许多苦楚是理性上的:在这章的独白里,他不住的问说为甚么?(3:11,12,16,20,23,共七次;中文译本在16节没有译出)在其后的对话中,仍是一样(7:20,21;9:29;13:24;21:4;24:1)。这正正反映出约伯并不是一个超人,他在苦难中,也是会自然地问:为甚么?为甚么是我?

 

总结约伯在这篇独白的感受﹕他会情愿死去,但心中并没有打算自杀。痛苦的压力,把往日愉快的回忆抹掉;被眼前的苦况笼罩,以致他看不见背后的曙光。神有时会让一些人经历极大的苦痛,我们千万要小心,不要妄下判断这位正行经死荫幽谷的人,好像我们随后见到约伯的朋友们所犯的错一般。

 

圣经教导我们要常常喜乐,凡事谢恩(弗5:20;腓4:4;帖前5:6—18)。假若我们要为所遭遇的困境而埋怨,我想最好从诗篇去学习,因为诗篇会把我们的眼睛从自我转回到神身上。经文呼吁我们要忍受苦难,坚持祷告(雅5:13)。约伯被视为一个正面的榜样(雅5:11),乃由于他怎样回应上帝(参伯40:4—5;42:1—6),而不是他怎样回应困难和安慰他的人。

 

思想:回想在过去经历困境的日子,你曾经有过怎样的回应?比较约伯的祷告,写下你从中有甚么学习,可以帮助自己日后更好应对困境。